![]() |
|
|||
董得红
一直以来,我不自觉地在追求着一种纯粹、纯净的生活,仿佛在寻找一种与生俱来、而又不知何时遗失了的东西。在我生命的行程中,有过许多难忘的经历。弹指岁月间,30年离乡生活,却总是走不出少年时的故乡梦境,潜意识里那被浓缩了的故乡情结,无时无刻地在我生命中涌动。
童年时代围着火盆喝过奶奶在沙罐里熬的茯茶,记得那是一个被奶奶用故乡小河岸的青泥弥补过的生铁火盆,青泥上印刻着奶奶深深的指印。少年时代随父亲到东山坡上背麦捆,蝈蝈的鸣叫声诱惑着我钻进草丛找蝈蝈,在草丛中差点踩到一条花蛇上……和小伙伴们在田野里用土锅灶偷烧生产队的洋芋,还装模作样地把洋芋殃栽在原地。那时顽皮的我却也常常坐在打麦场上,静静地听老人们讲述村庄和村庄以外的故事。有过在田野里割草、拾粪、挖野菜的劳作,也有劳作之余坐在地边的杨树下如饥似渴地看浩然小说的快乐。
长大后,生命中最喜悦、最难忘的是在关中平原上一座美丽的农林学校读书的经历,三年的农林学校生活是一生中成长的关键岁月。
但这些都抵不过我行走在江河之源的经历和感受,那是我的江河之梦。因工作关系,我的足迹踏遍青海的山山水水,只要一闭上眼聙,70多万平方公里上的田野山川、森林花草、飞禽走兽就会如数家珍般地再现眼前。随着时光的流逝,经历过的许多事情有的淡漠了,有的疏远了。但许多刻骨铭心的瞬间把它用文字记录下来,成为一生经历中最温馨的记忆。
结集完《江河源拾韵》后,发现自己的生命已走到半百,而在自己的笔下却留下许多半成品或刚定名的文稿,仿佛自己文学的步子刚刚迈开。自己的业务工作也从这个春天开始,由从事了28年的林业调查规划转向全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管理,每天都要接触人与自然、自然与生态等问题……
三条江河之源,造就了壮美的草原森林,我梦想着用生态文学去唤醒人们的良知;我将紧握手中的笔,继续沿着生态文学的江河之梦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