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停车场“车满为患”
上班要早走,到单位抢车位,下班后也不能磨蹭,要回小区抢车位。不知从何时起,城市里的开车族们感到,拥有私家车的快乐渐渐被停车难的烦恼取代了。昨日,记者了解到,南昌车辆保有量达58.96万辆,停车泊位却只有28.86万余个,“抢车位”的场景天天上演。而就在供需矛盾如此突出的情况下,一些泊位还被占用、挪用。
据了解,南昌注册机动车达58.96万辆,在昌外地车辆约12万辆,全市机动车保有量为70余万辆,且还以每天400余辆的速度增长。此外,还有130万辆非机动车。不过,南昌只有28.86万多个泊位(其中配套泊位25.4万个,社会公共泊位不超过3.3万个),大概每辆车有0.07个泊位。为此,不少市民感叹,“买得起车却没地停,真不知如何是好?”
谢先生是名私家车主。据他介绍,平时上下班得赶早,不然单位和小区的泊位准爆满。一到节假日,开车上路简直是受罪,常常是一家人出门,到头来却“各走各的道”。为啥?因为找不到泊位,车里必须留个人,除了满世界找地方停,还得注意停放区安全可靠,不然交警会贴单。这种情况并非仅谢先生遇到,停车尴尬已经成了城市“交通病”。
开车上路最怕找不到泊位
◆出行难题
开车上路最怕找不到泊位
泊位被占挪用现象凸显
◆记者调查
泊位被占挪用现象凸显
洪城商圈18个专业市场,是南昌交通最忙碌的片区。但是,仅有洪大集团双子写字楼有正规的地下和地上停车场,而据交管部门统计,这里每天有20万辆车流量,“别说开车来商圈的顾客,有限的泊位保障商圈商户停车都吃力”。
昨日中午,记者在洪城路一大厦看到,尽管地面和地下的泊位都已爆满,过路准备找泊位的机动车仍络绎不绝。一些车主说,市场内一些物流公司没有配建停车场,部分大型商场停车场被挪作他用。比如,该大厦配建的360个泊位中,就有255个存在被挪用,占总数71%。
此外,大型商场泊位严重不足导致交通拥堵屡见不鲜。如中山路一商场的地下停车场仅有120个停车泊位,而该商场写字楼的商户有300多户,再加上购物者的车辆,泊位根本不够用。
在广场周边的地下停车场,记者也发现泊位被占用挪用的情况。有的泊位上搁置了其他物品;有的被改建成餐馆或其他消费场所。“现有的停车资源本就稀缺,地下停车场再被挪作他用,只能让停车难上加难。”采访中,这是车主反映最多的一句话。
据市交管局透露,市区还有一些路段泊位被侵占、私划的情况严重,其中仅东湖区、西湖区及青山湖区的被侵占泊位就达115个,私划泊位共295个。
停车场改商场利益可观
为何停车场屡屡改变用途?有业内人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市中心商业区几千平米、近百个车位的地下停车场为例,按现行规定,每个泊位一小时收费5元,每天最多收费不超过10小时计算,一年收入182万元左右。
而改为商场出租摊位,目前,每6~10平米一个摊位,每个摊位每年租金1-2万元/平方米,每年收入高达四五百万元。在如此大的利益差距下,一些停车场建设单位或管理单位擅自将地下停车场改为商场。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依据现行规定,改变用途的停车场最高可处以数万元罚款。但违规成本和挪用所得一对比,相差如此悬殊,使得一些经营者宁可接受罚款,也不愿恢复停车场功能。
各辖区每年新建两个停车场
◆如何突围
各辖区每年新建两个停车场
为加大城区停车场建设,南昌市出台了在城区新建停车场的相关优惠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单位或团体在城区新建停车场。同时根据市委、市政府有关要求,各城区(开发区、新区)每年须在本区域内新建两个500平米以上的停车场,以缓解停车压力,目前城区已建设停车场50处。
市城管委、市交通改善办表示,他们针对广场多个商场改变规划停车场用途的情况,要求相关单位进行整改,并已按原规划恢复为停车场。截至目前,对全市挪用的108个停车场(9582个泊位),已整治到位79个(6505个泊位),同时全市正在建设的停车场37个(7934个泊位),有效提高了城区停车场保有量,增加城区停车泊位数。
未按要求配建停车场不得开业
据市交管局介绍,他们与有关部门沟通,充分利用中心城区校园及公园地下资源,如八一公园、福州路街心花园、抚河公园、红谷滩行政广场等处,建设地下停车场,在省儿童医院等医院建设机械式立体车库。同时加大对非法停车泊位的打击和清理工作,加大综合治理力度,规范我市临时占道泊位管理。
南昌市交管局强调,他们建议新增大型购物商场、餐饮店、娱乐场所等,必须按照南昌市停车配建标准要求建设停车场,未按要求配建的,一律不得开业。建议尽快推进停车诱导系统建设,方便市民及时查询到各停车场的实时停车泊位信息,先期可以将临时停车泊位的信息共享,并通过多个平台对外发布。
城区住宅区附近增建停车场
◆市民声音
城区住宅区附近增建停车场
市民唐先生提出,老城区由于公共资源不足,机动车乱停放和停车难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中心城区的住宅小区周边,泊位远远不能满足周边居民的停车需求。还有就是由于道路改造和修建地铁等城市建设原因,相关工程周边的很多路段都取消了原有泊位,这也给附近居民和上班族停车造成困难。
唐先生建议,在老城区住宅小区周边尽量增设停车场;对原有泊位且施工周期比较长的路段,在其附近路段设立泊位,满足市民停车需求。
建议靠边停车改“斜停”
市民李女士说,现在家门口每到天黑就“车满为患”,其实泊位可以适当调整,对有条件的可改成“斜停”,这样原来一个泊位至少可停2辆车。
此外,中心城区住宅小区周边能否设置夜间专用停车场?交通易堵地段能否设置错时停车场?如果能的话,不仅缓解了小区住户的夜间停车需求,又通过价格杠杆提高了停车成本,增大了泊位周转率。
加大立体、地下车库建设
在某单位分管物业工作的陈经理表示,目前,南昌同意开放泊位的临街单位中,医院、商场、酒店占了大部分,而机关单位则为数不多,由于停车资源有限,很多单位连自己员工的停车问题还满足不了,哪会有空缺来吸纳社会车辆?另外,停车位配建指标偏低,跟不上机动车增长速度的需求,也是造成当前泊位稀缺停车困难的一个诱因。
陈经理建议说,车多路少,可以通过“上天入地”的方式分流日渐增多的机动车。比如说,加大立体、地下停车场的投资建设力度,通过充分利用城市的地下和空间资源,将当前的占道停车逐步转为地下停车和空中停车。这种做法在外地许多城市已经展开推广,同时也是未来解决停车难和交通拥堵问题,缓解交通压力的主要方向。
专家点评
加大处罚让
违规者“输不起”
华东交通大学查伟雄博士表示,按现行的停车场管理办法规定,监管部门以罚代管,很难改变停车场被挪用的事实,违规现象甚至出现恶性循环。其实,配套建设的公共停车场属于公共品,无论谁投资建设,权益归属谁,都必须满足公共服务。
查博士建议政府各部门应该形成合力。如工商部门应该对被挪用为商场的停车场不颁发营业执照,消防、公安、规划等部门也应该根据自身职能对挪用行为予以严惩,加大处罚力度,让经营者得不偿失。
对于停车难暴露的整体情况,查博士认为老城区建设应“只拆不建”,腾出空地建设停车场。这样人口密度下降,引导交通流向其他地区,如向新城区迁移。其次,新城区必须完善配套设施,不只是提高交通建设指标,还应完善医疗、教育、购物等设施建设。管理部门更应严格规划停车场配建指标,对违规违法现象,必要时应追究法律责任。
主力记者杨凯文首席记者万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