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集资诈骗
□本报记者台建林
今年1月30日,陕西省西安市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工作会议透露,去年西安市公安机关立案侦查非法集资案件17起,涉案金额共10.63亿元,风险主要集中在非融资性担保公司和投资类公司,以及投资办学领域。
西安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法制科科长侯平顺表示,识破这类骗局其实并不难——办学校是一种利润薄,收益周期长的事业性投资,犯罪嫌疑人根本就无力支付高额的利息。因此,办学能获高额收益这本身就是个巨大谎言。
非法集资类案件的犯罪嫌疑人都有一个看似华丽的外表和包装。一些民办院校印制精美的宣传资料,书写高额投资回报为内容的宣传词,极具诱惑力。然而,精美的宣传手册并不代表着投资收益的美好未来,切不可被表面所迷惑。
嫌疑人大多雇用业务员在街头散发传单,组织在公园、社区晨练的老人和手中有安置资金的拆迁户参观院校、请客郊游拉拢投资人。警方提醒,街头领取的投资传单往往暗藏猫腻,应及时与政府有关部门取得联系,核实真假。
这类非法募集资金由于有民办院校做依托,在集资完成后通常会在一段时间内兑现10%至32%的高息给投资者,然而这部分钱并非来自投资收益,而是也来源于其他投资者,也就是“拆东墙补西墙”。投资群众看到有收益往往就不愿意报案,所以这种非法募集资金行为的诱惑性、隐蔽性更强。
据介绍,根据警方的调查结果显示,这些民办院校将收取来的资金,并未有效用于投资办学,而是实施层层提成任意分配,为提高募集资金的积极性,给业务员的提成在10%左右,加上给投资人的兑现,资金成本达40%,其余60%的资金则被院校负责人挥霍。
侯平顺说,投资者一定要增强投资风险意识和防范犯罪意识,避免赌博式投资心理和从众心理,拒绝高息诱惑,不要奢望出现“天上掉馅饼”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