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18日的吉隆坡,阳光明媚。上午10点左右,位于市中心时代广场酒店大堂内,两名从印度专程赶来观看苏迪曼杯的球迷,迫不及待地和李宗伟等球星的巨幅海报合影留念。在不远处的组委会问询处,几名媒体记者正在询问比赛情况。十几分钟后,国羽的蔡赟、傅海峰等运动员匆匆穿过大堂,到酒店门口搭乘班车,引来不少记者拍照围堵。此刻,酒店的LED屏幕上正循环播放着各国运动员此前比赛的视频,而外面的街道依然被烈日炙烤着……
这就是吉隆坡,第13届苏迪曼杯赛前的“火热”景象。
正午时分,位于吉隆坡西部的武吉加里尔布特拉室内体育场外的人像平时一样少,但场内早已有来自中国、立陶宛、新西兰和新加坡等队的运动员在进行着赛前适应性训练。“承受的压力不一样了。”中国队“小花”李雪芮说,过去是以冲击对手的姿态比赛,现在需要像队里的蔡赟、傅海峰一样,承担起挑大梁的责任。这个21岁的重庆女孩首次出战苏迪曼杯,虽然坦言有压力,但她也告诉记者“非常期待即将进行的比赛”。
与以往的羽毛球比赛场馆布置不同,本届苏迪曼杯在场馆颜色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比赛区域除了三块绿色的地胶之外,别具一格地使用了黑色场边搭配红色“双子塔”的背景,明亮的颜色让人心潮澎湃。场内,场馆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清洁、调试等收尾工作,场馆经理林德骄傲地说:“马来西亚人民非常热爱羽毛球运动。”
生活在吉隆坡的媒体人杨俊成这样解释马来西亚人对羽毛球的热爱:“马来西亚人一直把羽毛球视为‘国球’,全国上下参与程度非常高。”他还说,像苏迪曼杯这样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赛事,是马来西亚人一直在努力争取的。
一些参与本届苏迪曼杯的工作人员也表示,吉隆坡人天性热情,再加上民众对羽毛球的较高关注度,让他们从半年前就非常期待这次盛会。一位负责驾驶运动员班车的中年吉隆坡人说:“李宗伟是我们的骄傲。能有机会在主场看到他打球,就像过节一样。”
在场下,记者还与前国羽队员、新加坡国家队教练栾劲进行了一番交谈。55岁的栾劲3年前与新加坡羽总签下了一份3年合约,目前担任单打总教练。这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叱咤中国羽坛的名将告诉记者,“虽然苏杯的影响力不如汤尤杯,但也是一场羽毛球嘉年华。”
刚从室内体育场出来,一个瘦高的身影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李宗伟!”有人喊起来,大家纷纷聚拢过来和他合影留念。“真的很高兴这样重大的羽毛球赛事能够在自己家门口举行。”李宗伟说:“我一定会努力打好每一场比赛。”
夕阳西下,记者乘地铁返回市区。走出地铁站时,记者发现报刊亭摆了好多份《星洲日报》,报纸头版全部是李宗伟的大幅图片,更加显示出羽毛球在吉隆坡这座城市的“火热”。
(本报吉隆坡5月1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