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公共自行车维修遇难题
新车一个来月刹车就坏了
□金陵晚报记者周飞
为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南京市陆续在仙林、江宁和河西地区推出了公共自行车系统。随着公共自行车系统逐渐在南京展开,公共自行车的维护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仙林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因为启用最早,率先遭遇了这一问题。虽然在今年5月初刚刚推出540辆自行车,但已有自行车遭到人为损坏。
公共自行车越用“手越生”
家住仙林尚东花园小区的徐女士,因为单位在市区,她每天都要坐地铁上班。于是,从家到地铁站这一段距离就成了她的“心头痛”。自己买个自行车或电动车骑到地铁站吧,露天停在地铁站旁怕不安全,走过去又有些远。还好,在2010年,公共自行车的启用解决了她的问题。
经过最初几个月的使用,她逐渐发现,这些公共自行车虽然型号都一样,但是她却越骑手越生,因为这些自行车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每天去骑车要看运气,运气好了,选到一辆没问题的车,如果运气不好,选到个有问题的车,那就难受了,有时候骑到一半还会掉链子。”
直到今年5月份,徐女士突然发现,家门口的公共自行车都换成新的了,这让她很高兴。不过,她也担心,这种不用为车烦的日子不会太久,“会不会这批车用上几个月,又会逐渐出问题呢?”
5月初刚启用540辆新车
昨天下午,记者从负责仙林地区公共自行车管理维护的南京地铁时光传播有限公司了解到,在今年的5月初,他们刚刚在仙林地区投放了540辆新车,原先的旧车已经回收,需要经过重新检修才能继续投放。
一位姓李的工作人员介绍,在没有更换这批新车前,旧车的维护问题也让他们很头疼。“这么多车,我们的管理人员却不多,随着使用时间越来越长,这些自行车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有的甚至连龙头都断了,我们只能拆旧补新。”不过,因为修车的人实在太少,忙不过来,因此他们原本打算再招聘修车人员,“还好换了这批新车,暂时不用忙着修车了。”
最怕使用者的“暴力”
杨师傅是仙林地区公共自行车管理维护的具体负责人,也是唯一的维修人员。昨天下午记者联系到他时,他正忙着对仙林各个公共自行车停放点进行巡视,“最近要修的车不多,可是也忙坏了,要一个点一个点跑,检测锁车机的准度。”
杨师傅说,在今年5月之前,那批旧的公共自行车可让他伤透了脑筋。
“有时遇到车胎没气,可是使用者基本不会管的,还是照骑,一来二去车胎就容易损坏。”除了补胎,杨师傅每天要关注的还有自行车的链条,“这些车停在露天,每天风吹日晒的,链条很容易生锈,我们就要维护,不然骑着很费劲。”
补胎、修链条,这些都是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也是难以避免的。可让杨师傅最心疼的还是使用者的“暴力”,“很多人用完车,把它放回停车点时,会很用劲地拽,这样就可能把车子弄坏了。” 眼下,这批新车刚刚投入使用,因为轮胎已经换成了实心的,他也不必再每天围着停车点跑给车打气了。可是,有些问题依旧存在,“已经有些车被人损坏了,车龙头撞到了什么东西,刹车片已经不灵了。”
-解答律师江苏共盈律师事务所管信辉
擅长领域:婚姻、借贷、合同、交通事故、人身损害等
哥们,你开着车咋还看书啊
金陵晚报讯(记者周俊) “边开车边看书,你这是把生命当儿戏吧!”
日前,市民陈先生向金陵晚报报料,称自己开车的时候目睹了惊险一幕:一位开面包车的司机居然一边开车一边看着书,实在让人捏了一把冷汗。
陈先生说,6月2日早上9点左右,他开车路过侯家桥,因为这里有医院和菜场,车行不畅,他于是将车速放慢下来。就在此时,他看到了令人吃惊的一幕:“对面的来车也在等待,我看到对面有一辆面包车缓慢行驶,夸张的是,开面包车的司机居然在看书!”
陈先生说,当时这名面包车司机直接把书搁置在方向盘上,一只手握住方向盘,另一只手在翻书,目光也一直落在书上。
“虽然当时车速不快,大家也只是一点一点挪动车子,但一边开车一边看书,还是太危险了。”陈先生说,当时道路比较窄,而且是混行车道,这个时候一心二用实在容易出问题。
边开车边看书,这真让人捏了一把冷汗,而实际上,开车时,不少司机确实有不少坏习惯:抽香烟、喝水,接电话,或者与一旁的人聊聊天,这些看起来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却很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交管人士表示,车辆处于行驶的状态,驾驶员需要时刻准备处理情况,所以这些容易分散注意力的行为其实都是很危险的。
前段时间,在下关,就有一位奥迪车车主因为要抽烟,低头去找打火机,结果车子连撞多节护栏,车子严重毁损,司机懊恼不已,交管人士提醒,开车上路,一家人都等着你平安回去,谨慎驾驶,是对自己,也是对他人负责的态度。
(请报料人陈先生领取奖金30元)
-热线实录
曲先生:我去年打了个经济官司,一审二审都因为证据不足导致我败诉了,最终赔了对方十几万元。最近我整理资料,发现两份有一定证据价值的相关材料,搞不好能翻案,我应该怎样处理呢?
管信辉律师: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原判决已经生效的民事案件,在原判决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适用法律错误,或发现新的证据,以及原审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等情况下,原审的当事人可以申请再审,法院一般会组织询问或听证,决定是否裁定撤销原判发回重审,如果裁定发回重审就有翻案的希望。值班记者李凯
-今日值班
江苏倍宁得律师事务所庄宇
张阿姨已经参加了四届包粽子比赛,都未获奖,这次终于获得速度赛的三等奖;90后主持人黄津津也学起了包粽子,美女做美食一度成为全场摄影师的焦点;两届速度赛冠军“粽子叔叔”此次化身评委,开场就给主持人老吴戴上一条蚕豆项链,老吴调侃“这是一条能戴也能吃的项链”。
这些场景就发生在6月1日上午,南京大牌档联合十八频道《听我韶韶》栏目组举办了“第五届端午包粽子大赛”,选手们的热情点燃了端午节前的热闹气氛。
速度赛那是老南京人的特长,而学包粽子和团体对抗赛却成为了年轻人的舞台。“我在比赛前刚刚学习包小脚粽,真好玩儿!”一脸稚气的90后陆小姐是南京大牌档的一名普通服务员,虽然她包粽子的经验尚浅,但学习速度可是一流,在5分钟的比赛时间里包了4个,并且个个完整。
同样引人注目的还有南京姑娘李小姐,她参加的是学包粽子比赛。在“粽子叔叔”和周围市民的指导下,她包出了一种酷似三寸金莲的四角粽,迷你可爱的新奇造型使其成为了全场焦点,李小姐说:“我给它取名‘迷你嘉兴四角粽’。现在人们越来越注重饮食健康,粽子的糯米不好消化,不宜吃多。因此,这种小粽子符合精食的概念,在保有传统技艺的同时,更符合现代人的饮食习惯。”
90后学包小脚粽
迷你嘉兴四角粽成全场焦点
输了比赛要跳“粽叶裙舞”
融入娱乐性让年轻人走近传统文化
在包粽子团体对抗赛上,选手和南京大牌档员工组成两队,分别在主持人老吴和施岚的带领下进行PK,作为惩罚,输的一方穿上粽叶制成的裙子,大跳“粽叶裙舞”。南京大牌档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今年有很多年轻人参与,甚至我们企业的90后员工也参与到活动当中。我们想在传统文化中融入一些娱乐性,让更多年轻人认识和了解传统文化。”
现场还出现了不少男同胞的身影,来自浦口的戴爷爷早上特地从浦口赶来,他是在老伴的提议下报名的。“现在生活节奏比较快,子女又不在身边,愿意自己动手包粽子的人越来越少。”他告诉笔者,“南京大牌档跟其他餐厅不同,这里卖的都是市民喜爱的地方传统美食,大牌档里老堂倌、厨师和厨娘的衣着打扮有着浓浓的老南京味道,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包粽子技艺能在这里得到展示,非常契合。”
笔者了解到,南京大牌档一直致力于对传统饮食文化的保护,打造南京人自己的美食文化名片。在端午节前夕推出这个活动,为的就是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延续并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