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校园大门
○获得首届大通师德奖的部分老师
○课堂上师生互动
○文化艺术节上孩子们精彩的表演
○课程超市上孩子们正在用心学习绘画
“通”者,和谐也,“大通”乃“和谐”的最高境界——校园和谐,学校发展,团队合作,教师幸福,孩子快乐。在和谐理念的引领下,合肥市大通路小学已形成独特的学校文化,植根于师生的思想深处。这种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对进驻近一年来的新海校区来说,正在传承与创新中续写大通路小学的辉煌。
六点多开门:让孩子和家长成为真正的服务对象
每天早上六点钟,通小新海校区的大门就已经打开,值班老师早早就来到门口,迎接每一个上学的孩子。学校为何这么早就打开校门?校长程庆春告诉记者,新海校区是瑶海区最大的拆迁安置小区新海家园配套学校,学区涵盖长江批发市场和漕冲烟酒批发市场,三分之二孩子的父母都是在附近做生意或打工,为了生计,他们往往在很早就需要外出,因此孩子也是早早就被送到了学校。“特别是冬天早上,看到孩子们在学校门口饱尝寒风苦雨,我心里都酸酸的。”程庆春校长说。
为此,学校决定每天早上6点钟就打开校门,让孩子们能进入教室。为确保学生安全,学校安排值班人员,负责照顾到校的孩子,同时开展晨读等活动。自此,朗朗书声成为最动听的声音,在每一个清晨,回荡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真正树立为家长服务的思想,真正办一所家长满意的学校,是大通路小学新海校区的追求,也是程庆春校长的朴素情怀。他告诉记者,学校每天中午都有400多名孩子因种种原因而无法回家,为此学校办起“小饭桌”,解决了部分家长不能接送孩子的后顾之忧。“小饭桌”就意味着责任,他们之所以不回避责任迎难而上,正是这种朴素情怀的写真。
73岁的付兴隆老人饱含热泪告诉记者,孙女在学校上六年级,由于家庭条件不好,“小饭桌”的伙食费经常是老师帮忙交,学校举办运动会时,老师还给买运动鞋和袜子,“我非常感动,特别感谢学校,感谢老师。”而令老人感到遗憾的是,孙女今年就要小学毕业了,“可惜学校没有初中部,不然还可以再多上几年。”
养成教育:让良好习惯伴孩子终身
教育的原点是什么?程庆春校长表示,教育最重要的是修身,培养孩子品德、涵养、责任感、同情心、人文精神、行为习惯才是教育的重点。学校确立办学目标“为孩子的可持续发展奠基”,通过养成教育,让良好习惯伴随终身。
新海校区的校园文化紧紧围绕修身教育而设计。走在教学楼中,楼道布设与传统中国伦理文化紧密结合,经典诗词与名人名言让孩子们在日复一日的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程庆春校长亲自编写校本教材《通小养成教育读本》,让习惯从言行入手。其中,《通小养成教育歌》包含道德、生活、学习、安全等四个方面,以三字经的形式呈现,朗朗上口,便于记忆。《通小养成教育内容序列细目表》则从遵守记录、学习、礼仪、劳动、自我保护、卫生等六个方面编写,内容详实,要求具体。《《通小文明礼仪操》韵律优美,潜移默化;正在编写的《通小素读》用古典文化熏陶孩子。学校组织教师编写了校本教材《通小必背古诗词两百首》,精选了适合儿童背诵的200首经典古诗(词),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孩子良好的晨读习惯。
一系列养成教育活动开展持之以恒,孩子们在深受教育的同时,一言一行也在改变。过去不少孩子都养成了吃零食、乱扔垃圾的坏毛病,学校从“校园拒绝零食”活动开始,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先教后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新课改真正的意义,并不是教得越多越好,或者学得越多越好,而是是否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健全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在大通路小学,“先学后教”让课堂真正变成了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大通路小学的“先学后教课堂”以学生的自学为主线,让学生通过课前自主预习,课堂上自主讨论、合作解决问题、集体交流总结、自主巩固的形式,努力达到学生自主学习、自得学习、自我管理的目标。遵循这一主旨,学校开始进行“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并针对这一课堂模式设计了《大通路小学学习方案》。在课堂上,学生将课前预习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教师以“自学”为主线,以“引导”为基础,依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学习方案的重点,引领学生进行课堂上的自学、讨论、点拨、巩固,最终完成学习目标。
这样的课堂,学生无疑成为了主人。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教师从灌输知识转变为辅助引导,一切都以学生为本,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大大增强,学习的兴趣也是大大提高,课堂变成了师生探究、交流的操作平台,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4)班李孜恒的父亲李斌对这一教学方式感受颇深。他曾经应邀来到学校听了一堂语文课《天鹅的故事》,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他告诉记者,自己的感受很深,老师提出一个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针对学生的回答,在课堂上展开讨论,“整个教学一点也不枯燥无味,不知不觉就到了下课时间。”
“先学后教”不仅是教学模式的一种转变与革新,它更深刻地影响着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对学习的方法态度与思维模式的转变。让学生从愿学到乐学,从爱学到趣学,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通小本校区已实施6年多,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一致好评,更主要的是深得孩子们的认可与喜爱。学校的教育教学成果得到了显著提升,已连续5年获得瑶海区“教学质量管理优秀奖”。通小入驻新海校区近一年来,“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已初步展现出了它旺盛的生命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定会开出绚烂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师德沐浴:让孩子茁壮成长
在新海校区余章芝老师的心底,珍藏着一张珍贵的纸片。那是一张从图画本上裁下来的纸,上面用铅笔工整地写着“余老师,我好喜欢你!”字写得工整用力,虽充满稚气,但每一笔却都看得出十分认真。
余章芝老师回忆说,送纸条的孩子叫吴国庆,一名留守儿童,其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在得知他家庭情况后便对他多了几分关注与呵护:季节更替或天气突变,提醒他注意增添衣物;送给他一些学习用品用具和课外书;鼓励他多参加班队里的一些活动等。在他的身上,余老师花了比其他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有一次,他下午因作业未及时完成而逃学,余老师找了几乎一个下午,连参加正在上高中女儿的家长会也给耽搁了。找到他时,余老师并没有过多的给与批评与训斥,更多的是宽容与安慰。
德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校长程庆春介绍说,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和履职行为,更是师德的核心所在。“它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也是学生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人文环境。”
据了解,在大通路小学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社会满意的教师队伍。今年学校开展首届“大通师德奖”评比,一共有23位老师得到全体师生的一致认可,余章芝老师就是其中之一。正是有了这样一群老师,孩子们才能够获得阳光的温暖、雨露的滋润、春风的抚慰,才能够茁壮成长。
课程超市:让孩子个性张扬
每周三的下午,大通路小学新海校区就成了欢乐的海洋。舞蹈、健美操、足球、篮球、手工、趣味数学、合唱……“课程超市”开张了,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的课程内容,发展自己的特长。
据介绍,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使课程的开设更具有实效性、灵活性和自主性,努力为学生的终生持续发展奠定坚实而广博的基础,新海校区在确保国家课程开齐、上足、教好和不随意增减课时、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结合学校实情,开设课程超市,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教育的快乐,使学校真正变成学生的学园、乐园、家园。校长程庆春表示,学校利用现有条件,贴近学生的真实需求,发挥老师的特长,对课堂进行创新,开展课程超市,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尝试,有利于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
六(5)班的卜馨澜同学告诉记者,她最喜欢合唱课,“唱歌可以放松自己”。对学校每周开展一次这样的课程超市,她说每个同学喜欢什么就选择什么,非常自由,“我喜欢上这样的课。”
“课程超市”的实施过程中让校园充满活力,学校富有特色,人人个性张扬,如今,“课程超市”真正成为学生的乐园,教师的成长沃土。四(5)班薛雨阳的母亲巫女士告诉记者,孩子原先的性格有点内向,除了和家里人话多点外,和其他人都不怎么说话,自从参加了学校的课程超市后,性格明显变得开朗起来,能主动和外人打招呼,而且也自信多了。
办学近一年来,大通路小学新海校区就已经赢得了家长的一致认可,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校长程庆春表示,打造一所区域性名校以更好地服务造福东区人民,将是合肥市大通路小学长期的奋斗目标与追求。
凌荣本报记者鲁先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