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教育局“猛药
乱办班坚决制止民办初中测试卷严格审核
“减负,考双基不考奥数”这不仅是家长的祈盼,更是教育部门多年来致力于做的事,但遗憾的是,这样喊了多年的说法,却没有遏制社会上不断增加的培训班。记者在走访了兴庆区、金凤区多家教育培训机构后发现,他们的培训班,尤其是小升初培训招生依然火爆。
对此,银川市教育局副局长马小林告诉记者,今年各民办初中学校的测试题,教育局会严格审核,如不符合相关规定就要调整,直至真正做到“回归教材,注重双基”,考完后各民办初中学校甚至要向社会公开,看看考题有多少是课本原题。
“这样看来,之前费心费力费钱的‘小升初’补习还有必要吗?”在银川某事业单位工作的梁先生在听记者说了政策后,反复表达了自己的疑问和些许后悔,但是当遇上“小升初”,对于许多家长和孩子来说,即便再不情愿,也只能身不由己地随波逐流。
现象
奥数,进名校的敲门砖?
事实上,对于许多面临“小升初”的学生来说,每周在校外参加补习已经成为常态。有的家长甚至早在三四年级,就早早地把孩子送到补习班,提前为择校做准备。
小涵是兴庆区五小六年级学生,两年前妈妈就给她报了奥数班,因为妈妈告诉她必须得考上民办的初中学校,而考上这样的学校,奥数就是敲门砖,如此,小涵的周末再也没有了跟同学嗨玩、随父母出去的机会,甚至是“爸爸妈妈从去年也没出去旅游了,因为小长假我们总是上课”。“这学期我们家连电视都不开了。”小涵的妈妈郑女士说,为了让女儿静心学习,这学期一开始,家里人就戒掉了看电视的习惯。
“她(小涵)周末只上一个班,她们同学中90%除了上冲刺班还上奥数班、英语班。”小涵妈妈的话道出了实情,记者从唐徕回民小学了解到,每到六年级,参加“小升初”课外补习的学生规模就逾加庞大,而这也成就了银川各培训机构小升初培训班的红火生意,家长们深信“补习不一定能考上,但不补习肯定考不上”。
培训班,家长花钱买安心
“小升初”择校热愈演愈烈,这样的现状不仅在银川,在全国许多城市同样存在,甚至更严重。银川某民办学校的张老师告诉记者,其实就他们学校而言,每年参加“小升初”考试的人数基本都在增加,但是银川就那么几所民办初中,为了增加几率,学生们就只好都挤进培训班去拼。“现在回头一想,什么冲刺培优,其实就是给了家长一个心理安慰,还让孩子大人跟着累。”过来人陈敏这样认为。三年前陈敏为了让女儿考上银川外国语学校,给女儿报了作文班、奥数班和小升初冲刺班,学到最后,没想到女儿不但没考上,还重重打击了女儿的自信心。陈敏说:“休学一年,第二年找关系托人帮忙,女儿最终上了一所公办初中,现在再回头看时才发现,培训班其实就是家长自己花钱买安心。”至今,这件事成为陈敏心里的一个痛处,始终觉得亏欠了孩子。
理想和现实永远都在掐架。过来人李女士回忆,几年前儿子备战“小升初”时,全家人都跟着受罪,每天晚上家里连电视都不敢看,生怕噪音影响到儿子的学习。遗憾的是,尽管花了钱又耗费了时间和精力,儿子也很争气考上了民办初中学校的录取线,但在初中一年的学习中,儿子的成绩一直在班里处于中下游。
焦虑的家长有颗功利心
每一个孩子的背后,都等待着一对焦虑的父母。但是,并不是说所有参加小升初考试的孩子的家长们都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也有不少家长存在功利心。
家住欧陆经典的王先生选择了景博中学,他说:“这些经过选拨的学生在一起,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好处的,而且压力可以激发孩子学习的潜力。”不过也有不少家长看重“在这些民办初中就读,进入银川一中、二中的高中部的可能性就更大”。来自金凤区丽园小区的杨华如是告诉记者。
除了上述两种原因之外,还有许多家长是抱着让孩子练练手的态度,所以每年三所民办学校都会把考试时间错开。一位家长告诉记者:“报外国语和英才,到时候如果外国语考试考过了,当然好,实在考不过就当孩子练习一下!”
温情提醒
家长不要盲目攀比
每年各民办学校“小升初”放榜时,总会有人欢呼有人郁闷,甚至有家长花了上万元学费,最终还是没能考上。对此,银川英才学校李毅校长提醒家长,首先要把心态摆正,不要盲目跟风攀比,强迫孩子到处补课赶考,这样最终可能得不偿失。
景博中学吴建春校长认为,“小升初”考试考的是综合素质,适量的补习可以为初中学习奠定基础,但如果是填鸭式的题海,家长可就得理性选择了,以免影响以后的中学学习。
“教给孩子一个竞争的意识,让孩子明白在一群同龄人中如何脱颖而出。相比之下,这比通过补习考上民办初中更有价值。”银川外国语学校薛海林校长说。
本报记者胡清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