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龚记游说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如期而至,相信东莞不少打工族在上了七天班后总算喘了一口气,迎来了短暂的三天假期,真可谓苦尽甘来。
说到假期,要讨论的少不了是外出游玩。对于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的现代人来说,假期和游玩有着天然的联系,只有在假期,人们才能放下工作的沉重枷锁,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感受当地人的不同生活和文化。
说到底,旅游就是人们从自己活腻了的地方去别人活腻了的地方去。对于地方文化而言,节庆文化是一种窗口式的外在表现,不像一些由内而外的、潜移默化的文化因子需要外来者用心才能体会,节庆文化从一开始来说便是外化的、可供展示的。比如即将到来的端午节,东莞水乡的各个镇街都会举行规模盛大的龙舟比赛,百舸竞渡,人声鼎沸,万人空巷,像这样热烈的节庆文化对于外来者来说非常直观而且易于感受。
假如一个英国人来到东莞,看到热闹的龙舟比赛,相信很容易就会联想到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持续了一百多年的划船比赛,虽然文化底蕴不一样,但气氛和场景应该似曾相识。
也正是基于节庆文化的这种外向化的性质,东莞市的有关部门近年来在推广东莞本地节庆文化的时候颇费心思,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以说,节庆旅游品牌的打造在一定程度上为东莞的旅游业产值的增长提供了空间。
但应该看到的是,对于东莞来说,节庆旅游只能起到一种补充作用,而不可能是主角。原因在于东莞的节庆和广东其他城市的节庆有一定的重合度,像龙舟节、花灯节这类的节庆活动在广东的很多城市都有,相信省内游客很少会因为看龙舟而特意前来东莞的。另一方面,重合度低的节日影响力有限,对游客的吸引力不足。
平心而论,东莞并没有任何一个传统的节庆能够吸引游客千里迢迢慕名而来。即使有那样的节庆活动,由于时间短,可以带来的旅游收入也是比较有限的。
笔者认为,对于东莞来说,节庆旅游可以推广,但应该与景区的包装和推广高度结合。优质景区的建设仍是旅游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东莞要打造旅游目的地,必须要有一些能够吸引全国甚至是世界各地游客前来游玩的景区,以带来持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近期,东莞市将大力打造水乡风情区,中堂镇的下芦、马沥、四乡,以及望牛墩镇的洲涡、洲湾、杜屋、横沥被纳入水乡风情区的统筹范围。按照规划,水乡风情区将成为东莞市重点打造的十个风情区之一。而新成立的旅游开发公司将依托风情岛的水乡特色,发展都市农业、酒店、游艇、旅游、观光、创意文化等高端产业,形成水乡特色风情旅游岛,建设“广东省内有名的水上威尼斯”。
先不论“水上威尼斯”未来的影响能否到达预期,随着景区开始建设,东莞市的旅游部门也应该计划一下如何将水乡的节庆文化与新景区“打包出售”。因为对于景区的建设而言,硬件的建设难度不算大,但软件的打造却非一朝一夕之事。为水乡风情区加入水乡节庆的文化元素,一方面可以使得景区更富有文化内涵,为景区带来时节性的活力元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对景区和节庆的打包推广来使得东莞的节庆文化为更多人所知,也算是对东莞城市形象的推广。
除了水乡片区外,其他镇街的节庆旅游也应该按照同样的思路将节庆和景区进行整合,以景区为依托打造节庆品牌,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东莞有限的旅游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