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礼仪是指一个时代文明生活的规范。
礼仪可以分为广义的礼仪和狭义的礼仪。
广义的礼仪是指维护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为目的的物质、制度、行为和心理等层面的一种文明生活状态。
在中国,礼仪常常作为一种约束人性趋恶、保证人性向善的文明力量被世代传承下来。其中,典章制度、交往行为、内心信念和情绪情感等都被纳入礼仪的范畴,而且,不同物质的产生和消费也都显现着礼仪的内涵。正因为中国礼仪的宽泛性和深刻性,才形成了与西方文明迥然不同的东方文明,中国才被世界誉为“礼仪之邦”。
狭义的礼仪是指人们交往中美好的行为规范。它包括个人的仪容仪表、言谈举止和社会生活、职业中的礼貌礼节仪式等。
如果说广义的礼仪主要是从人类与自然、个人与社会、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等范畴来界定礼仪,从而对人们进行他律的话,那么狭义的礼仪则主要是从个人、家庭、职业和社会等生活细节界定礼仪,从而要求人们自律。
礼仪是自律与他律的有机结合。无论是狭义的礼仪,还是广义的礼仪,个人礼仪始终是它们的基础。
个人礼仪素养是后天形成的。它的起点虽然是家庭教育,但是,学校教育、社会影响同样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家庭的礼仪教育体现了教育的随机性,即寓教育于生活之中;学校的礼仪教育则坚持礼仪知识的系统性传授,即以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终极目的的教育活动;社会的礼仪教育则表现为舆论的评价性,即以社会最基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习惯,评价人们的真善美丑。家庭礼仪教育的生活性,学校礼仪教育的知识性以及社会礼仪教育的实践性,构建了我国当代礼仪教育的立体网络。
正确认识礼仪,认真学习礼仪,自觉践行礼仪,不仅是时代的呼唤以及社会和职业生活的需要,也是开启家庭幸福、个人自我完善大门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