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她是红桥区有名的“大娘”,她是天津人家喻户晓的“姥姥”,她从17岁扮演“大娘”,自学多种方言,模仿街上大娘动作,63年演绎了400多位“大娘”角色,她就是“非专业”群众演员张碧瑶。
“姥姥”红火20多年
“我说大哥,您了,这技术可是够高的!您钓的鱼怎么都一般大呢?您了,这可别再是买的吧?”相信不少天津卫的人,对20多年前著名相声演员高英培、范振钰合说的相声TV《钓鱼》中大杂院里的那位快人快语,爱管闲事的“姥姥”不会陌生吧。昨天,记者在红桥区一小区内见到了“姥姥”的扮演者,今年80岁高龄的张碧瑶老人。老人一头白发,虽然刚刚出院,但老人精神矍铄,说话声音洪亮。
屋里摆放着十多张当年的剧照相片和各种奖杯、证书,让人以为老人曾经是一名专业演员。“嘛演员,就是好这口,没事演着玩,一天训练课都没上过,就靠自己学。”老人说。
上街模仿大娘姿态
老人17岁那年加入了红桥区工人俱乐部业余话剧团,年轻人居多的话剧团里需要一位“大娘”的角色,张碧瑶自告奋勇报了名,可报名后她发愁了。“我才17岁,演大娘反差太大了,也没有人指点。”老人说。为了扮演好“大娘”的角色,17岁的张碧瑶只好自己找大娘学习。自己找的大娘并非专业演员不会教人练习,这怎么办呢?张碧瑶只好上街模仿。
自学多种方言
除了模仿大娘动作外,还得学习方言。剧中人物方言不同,需要“倒口”,要求演员掌握多种口音,山东话、河南话、唐山话、杨柳青话等等。当时还在工厂上班的张碧瑶,遇到唐山的同事就学着对方说她的家乡话。山东话、河南话则是通过电视、广播模仿学习。
目前已是耄耋之年的张碧瑶老人在63年的时光里饰演了不同形象、性格的“大娘”400多位,演出了3000多场次。“只要身体允许,我还要演大娘,不过这回可不用化装了。”老人说。新报记者王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