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图为进入主体建设冲刺阶段的南开大学新校区图书馆。

南开大学新校区局部效果图
天津北方网讯:自今年5月正式开建以来,海河教育园区南开大学、天津大学新校区建设一直备受关注。记者了解到,目前两校建设都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下月两校各自极具特色的图书馆,都将主体完工。此外,根据建设进度安排,2015年两校新校区一期工程建设都将完工,届时将有学院实现整建制搬入。对于师生最为关心的校园学习生活环境,记者了解到,两校新校区宿舍都将安装空调。同时,分块组团式的校园布局,学习区与住宿区紧邻,学生完全不用担心因为校园面积过大,日后校园生活钟摆式运动。
南开大学
目前,南开大学新校区图书馆进入主体建设冲刺阶段,下月将主体完工,整个新校区一期建设将于2015年完工,当年9月将有14个学院整建制搬入新校区。据了解,新校区整体既有老校区历史的传承,如木斋图书馆、秀山堂、思源堂等将原样复原,也有新元素的体现,借鉴欧美大学的建筑特点,综合实验楼两部分由廊桥连接,中间设下沉式文化谷,方便学生课余交流休息。同时,学生学习区与生活区紧密相邻,不用上课、休息来回长途奔波。
校园 两环串起11组团
昨日,记者来到正在紧张施工建设的南开大学新校区,靠近护校河的区域尚一片平坦,工人正在进行路面建设。不远处的图书馆尚未露出真容。据介绍,图书馆是南开大学新校区面积最大、单体最高的标志性建筑,高7层,再加顶上的两层钢结构装饰,实际高度达9层。年底将实现主体封顶,交付使用后将实现藏书250万册。南开大学新校区规划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于海介绍,根据建设方案,南开大学新校区总建筑规模150万平方米,一期72万平方米将于2015年9月全部完工交付使用。届时,紧密服务滨海新区的金融、旅游、软件、信息、环境等14个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学院将迁入,14000名学生将入住新校区开启全新的大学生活。
新校区自西向东总共由11个组团构成,其中由东西方向环一线与南北方向环二线两条校内环形道路,将11个组团有机串联起来。两条环线道路将于11月底初步具备通车条件。根据建设方案,新校区整体建设风格从西向东依次逐步变化,形成传承南开历史文化特色人文校园,三段式建筑风格变换。西部体现学校的历史与文化,建筑富有历史厚重感,这里的纪念建筑群将1:1复建承办文化活动的思源堂、木斋图书馆以及作为博物馆的秀山堂,还将树立张伯苓、严范孙的雕像。中部充满现代气息,如综合实验楼分为教学楼与实验楼两部分,中间由廊桥连接,中间区域将下沉约2米,建成学生活动休闲的文化谷,整体形式借鉴欧美大学校园建筑特点。东部建筑群展现时代脉搏,无论是建筑的外形还是颜色,都极富时尚气息。
宿舍 空调热水一步到位
采访中,于海介绍,虽然校园面积很大,建筑群丰富,但是未来学生不用担心往返教学楼与宿舍的距离问题。原来,南开大学新校区建设方案充分考虑到师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新校区以公共核心组团为中心,四周建成文科组团、理科组团、新兴学科组团、对外办学组团、专家区组团以及6个学生活动组团共11个组团区。每个组团区内以三角形构造尽可能减少步行距离,建有满足师生需求的宿舍楼、食堂、图书馆、生活服务楼、运动休闲场地等。
组团内教学区与生活区仅一条街道之隔,保证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相关出行最远的距离不超过400米。同时,于海介绍,未来新校区学生宿舍都将装有空调,同时还提供太阳能热水。
绿化营造的校园景色,也是新校区建设的重点。据介绍,新校区主环路预计种植35000棵绿植,使得校园整体绿化率将达35%。东西校区分别有生态湿地组块和绿化广场点缀校园,以护校河、法国梧桐树、各类花卉群形成绿化三环。同时,在校区西部的一个湖泊中,将栽种大量莲花,以给师生营造类似马蹄湖的景色。此外,还将集中种植海棠、梅花、桃树等林木,营造花环景观。
亮点 绿色低碳生态校园
除了出行便捷和美丽校园,绿色低碳也是新校区的一大亮点。据于海介绍,新校区建设将贯彻国家现代化校园的标准,以绿色环保为理念,“精心建设一座以师生为本的生态化、特色化、人文化、信息化的现代化新校园。”
据悉,新校区以保证能源系统安全可靠供应为前提,以可再生能源利用和水资源利用为重点,构建了多能源利用体系,浅层地能供冷供热,深层地热及尾水供热,太阳能供应生活热水。自建污水处理站,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多种措施结合进行雨洪控制,实现区域低影响开发。为了进一步方便师生日常生活,新校区在东西方向的环一道路上,设置了太阳能电瓶车公交系统,倡导绿色出行方式,站点间距控制在300米范围内,服务半径为250-300米。
天津大学
据了解,12月底,天津大学新校区的标志性建筑——图书馆将实现主体封顶。新校区一期建设将于2015年完工,新校区宿舍未来将安装空调,本科生宿舍每层楼将配备有太阳能热水的浴室,其中每位博士生可以拥有独立的生活空间。
进度
一期2015年将基本建成
天津大学新校区建设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天津大学新校区总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建设、分步实施”的原则建设。一期建设面积83万平方米,包括主楼、行政楼、综合教学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教职工活动中心、学生活动中心及各学科组团等21个组团,2015年基本建成。新校区一期建成后,11个学院以学科组群的形式实现整体搬迁,在校学生规模将达到18000人,教学科研主体功能将向新校区集中。卫津路校区将成为高端培训、新兴学科培育、重大科技攻关和文化创意为主的特色基地。
天津大学新校区生活设施共分北区、中区、南区、硕士生、博士生、教师公寓6个组团,位于新校区中心区域,总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其中每个组团由一个或多个地块组成,每个地块中包括一个或多个功能用途,并规划了预留用地。
细节
宿舍有空调 博士生住单间
本科生主要集中于北区、中区和南区一部分,除学生公寓外,还建有学生食堂和公共浴室,按4人一间标准,可以容纳1万余名本科生入住。硕士生公寓组团和部分南区组团能够入住近5千名硕士生,标准为2人一间。博士生公寓组团设有1750个独立的房间,每位博士生可以拥有独立的生活空间。教师公寓组团由单身公寓、教师周转公寓、教工食堂和后勤人员宿舍组成,可居住1500余人。
组团将采用社区化的管理模式。每栋宿舍楼在首层提供了一个公共服务平台,包括超市、洗衣房、自习室、书吧等。考虑到硕士生和博士生的生活需要,在硕士生和博士生公寓内有大功率用电房,并具有简单厨房功能。记者了解到,天津大学新校区宿舍今后也将提供空调,不过是统一装配还是根据学生需要自行申请装配,将有待新校区建成后确定。(记者彭未风 实习生贺文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