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中新网福州11月24日电(龙敏)这是一个关于山村小学的真实而温暖的故事:南平市延平区太平镇儒罗电力希望小学的红领巾鸿雁送报站,从1970年该校创办送报站至今,红领巾投递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风雨无阻,为村民义务投送各类邮品超过20万件,日行程57.5公里,43年来共计行程近65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6圈。
据儒罗电力希望小学校长廖昌华介绍,儒罗村共有12个自然村,分布在深山之中,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村子间还未通公路,村民出入仅靠山间的羊肠小道,山高林密路陡,环境封闭,因乡邮递员只负责将邮品送到主村,而自然村只能靠村干部到主村开会后将它们带回去,报纸、信件等积压十几天是常有的事。
信息不通,苦了村民。应此,在时任儒罗小学校长陈瑞林提议下,该校学生充当起投递员,利用每天都要往返学校、家庭的便利,建立一个送报站。1970年,儒罗小学“红领巾鸿雁送报站”成立。
送报站成立后,少先队大队长担任站长,在每个自然村中选出品学兼优、认真负责的队员担任送报员,每天,当乡邮递员把邮件送到学校,站长负责登记接收的信件,并分组检好信报,放学时小“鸿雁”自觉前来领任务,顺着山路带回村子挨家挨户送到收件人手中。同时,也把乡亲们要寄出的信件带回,由站长统一再交给乡邮递员。
廖昌华透露,从这小小的红领巾送报站飞出一代又一代的山村小“鸿雁”共计超过千名。
遗憾的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通讯方式的变革,红领巾送报站正逐渐远去。但23日晚间,以描述红领巾鸿雁送报站近半个世纪为村民义务送信送报故事改编的微电影《守望》,被搬上银幕正式公映,再度唤起了民众对红领巾鸿雁送报站的记忆。
由国家电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出品的微电影《守望》,讲述了大山深处一个坚持了40多年的小鸿雁的感人事迹:“小鸿雁”义务送信员晓军是一名留守儿童,在得知空巢老人刘奶奶失去爱子之后,为她编织了一个善意的谎言。一老一少两个人,各自守护着自己内心深处最珍贵的秘密,一起用真挚的情感,谱写了一段亲情感人的故事。
《守望》制片人郭星球表示,老故事演绎新内涵,拍摄这部片子是为弘扬“小鸿雁”真诚、无私、奉献的情怀,唤醒更多的人去关心、关注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等弱势群体。
据儒罗电力希望小学校长廖昌华表示,许多“鸿雁”毕业后报考了师范学校,回母校从教,还有不少走上社会经商的“鸿雁”也不忘回报母校回报家乡。(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