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地震观测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项神秘工作,有很多人想知道到底什么才是地震观测。昨日,记者跟随天津市地震局工作人员深入基层采访,驱车赶往位于方家庄镇老鸦台村西部的宝坻地震台新址。新台距宝坻城区约10公里,在完成了整体建设、仪器设备架设、对比试验观测、台站迁址等5年的努力后,新台以崭新的“形象”成为地震监测的“新力量”。这里成为全市唯一一个兼具四种地震前兆监测方式的基准台。
“老台”搬家需要“安静”
原宝坻地震台建于1970年,隶属于天津市地震局,属国家基准台,由于该地是京津唐交会处,因此该台是“首都圈”地区重要的前兆观测台,但是,由于宝坻地震台现台址受到了宝坻城区经济建设发展的影响。2008年1月29日宝坻区人民政府与天津市地震局签订了《宝坻地震台搬迁协议书》,选定新台址,由区政府拨付经费870万元作为搬迁费用。地震台的建设需要一个安静的地方,因为,任何大的“动静”都可能影响了精密仪器的工作,这也是“老台”要搬家的主要原因。
全国首创地下井监测方式
记者在宝坻新台看到了一座古色古香的凉亭,天津市地震局宝坻地震台台长、高级工程师陈嵩介绍:“这个亭子下面有大学问,我们在它底下挖了一个三米深的坑,坑内是一个玻璃钢制大罐子,罐子里放置测定电磁波的仪器,这也是全国首创的一种监测方式。”陈台长还介绍:新台的建设考虑到各项观测手段,要排除相互间的干扰,总体布局要考虑综合楼的坐落位置对GPS观测和对地磁观测的影响。所以,新台址选择了比较偏僻的宝坻大洼地区。虽然洼地的“私密性”比较好,但是,雨季易积水,为确保台内设备的安全,台里还挖了池塘,用以收储雨水,并适当垫高院内建筑设施的地基和路基。
特制磁房子“把脉”地球
地震的前兆观测包括:测震、形变、电磁、流体四大学科。宝坻地震台是全市唯一一个学科齐全的基准台。
在宝坻地震台,记者还看到了很多别致的小房子,这些房子里也安置了监测仪器。地磁波的变动对于地震的研究和地震前预警有着重要作用,不过,“捕捉”地磁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它会受到各种细小因素的干扰,一根铁丝,一个纽扣,甚至是人的体温都可能影响它的正确数值。当初选择建设房屋的材料也是精心挑选,甚至利用吸铁石把每一粒沙子都筛了一遍,确保其中不含金属物质。另外,为了更好地提升观测质量,房子建设采用了最先进的“防磁材料”,观测人员进入“磁房子”的时候,也是要去掉身上所有可能引起“磁反应”的物件。此房中的仪器就如同是在给大地做“心电图”,在重点保护下,才能精准探测到地球的“心跳”,为专业人员提供着可靠的数据。(记者黄萱摄影记者崔跃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