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东丽区紧紧围绕“国家级航空航天产业基地、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生态宜居城区”的城市定位,优化提升空间发展战略,加快推进经济向高端转型、农村向城市转型,实施美丽东丽建设,着力打造“双城”之间的智慧生态新高地。

▲还迁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2013年,东丽区新市镇和城中村改造新开工106.5万平方米,竣工271.8万平方米。其中金钟新市镇、军粮城新市镇一期南区实现还迁,军粮城新市镇一期北区竣工,新立新市镇和军粮城新市镇二期开工建设。新市镇和城中村改造项目全年有4万村民迁入新居。

▲城中村和旧楼区改造项目进展顺利。智慧城、赵沽里、张贵庄中心城区改造加快推进。民和巷改造工程完成基础施工。实施旧楼区改造和居民楼屋面防水工程,完成小区改造17个、屋面防水施工142幢,受益居民2.4万户。

▲环境建设力度加大。东丽区认真落实“美丽天津一号工程”,“四清一绿”行动取得积极进展。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完成3家企业6台机组脱硫脱硝治理,搬迁关停污染、危化企业7家。

▲加强水环境治理,治理河道31.9公里,铺设截污管道32.9公里,切改排污口门38个。建成东丽湖污水处理厂,启动无瑕污水处理厂扩容改造工程。推进清洁村庄和清洁社区建设,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新增物业管理小区15个,建成美丽社区8个。加强绿化美化,造林8115亩,植树61.9万株。郊野公园一期完成建设1690亩。

▲社会事业持续发展。东丽区坚持以民心工程为抓手,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施“教育教学质量”、“卫生优质服务”、“健康东丽”、“公交布局”、“文化惠民”、“全民健身”等一系列民计民生促进和发展计划,全力打造幸福东丽。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东丽医院、体育中心、全民健身服务中心、游泳馆、养老服务中心、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等一批公共服务设施项目投入运营,区域公共服务承载能力显著提高。成功承办第六届东亚运动会乒乓球比赛,为全市首次承办综合性国际赛事做出重要贡献。

▲深入实施“122”计划。借重首都资源,引进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等研发机构32家、华航亿达等科技企业106家。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发展产学研联合体53个,累计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46家、生产力促进中心25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2家、生产力促进中心1家。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累计建立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36家,其中国家级2家。培育“杀手锏”产品30个。完成专利申请3300件,增长61%。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力度,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6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引进高层次人才76人。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100亿元,增长23%。其中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导和新兴产业贡献率占六成以上。
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大口径管材加工基地等22个项目竣工投产,国家电网平高电气、中航航空服务保障基地等27个项目开工建设。提高引进项目质量,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天津中心等55个优质项目签约落地,协议投资额408亿元。

▲实施千家企业转型升级计划。制定支持政策,鼓励引导企业调结构、转方式、抓创新、强管理,不断提升企业发展质量和规模。完善帮扶机制,开展“一对一”服务,帮助企业落实技改项目,协调解决问题,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新立商务商贸区、东丽湖科技服务中心区初具规模,产业聚集度不断提高。阿里巴巴产业带、唯美购等电子商务平台加快建设,华侨城欢乐谷、阳光新业广场等高端服务业项目投入运营。服务业增加值完成277亿元,增长18%。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整合减少审批事项,创新和构建内部审、管分离的体制机制。推行企业设立全程代办服务,不断提高审批效率和服务水平。

▲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启动外环线调整线、蓟汕联络线建设,航新路、东金路建设加快推进,建成地铁6号线导行路。提升改造金钟路、津蓟高速联络线、汉港路等15条道路,徐庄子人行天桥投入使用。张贵庄轻轨站启动建设,高铁军粮城北站和站前广场投入运营。加快重点区域基础设施配套,南孙庄泵站改造等5项排水工程完工,建设武功路、祁连路大型雨水泵站,新立新市镇污水管线开工,东丽湖供水干管和燃气高调站、万山道雨污水管线工程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