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作为现代化大都市的天津,地面上满是繁华的街道和熙攘的人群。但是,地下密如蛛网的下水道网络,保障着地面上的干爽。作为特殊的职业,有人将维修下水道的工人称为“地宫”英雄。他们在幽暗、充满有害气体和污物的下水道中为繁华的都市默默奉献着。春节期间,他们如何确保下水道畅通无阻?2月1日,记者跟随维修工人走进了他们不为人知的工作和生活。
河北区宜白路上的居民小区灯笼高照,福字、对联、吊钱儿将居民楼装点得红红火火。两位下水道维修工来到了一栋居民楼前,打开了地下管道过井。只见里面漂着的油污、粪便、杂物搅杂在一起,空气中弥漫着一阵阵令人作呕的臭味,眼中竟能看到那升腾在空气中的白烟。“拿竹片去那边捅捅,把桶给我递过来。”穿着灰色工作服的张学良趴在井口沿边,拿着一根6米长的竹片不断在井底搅动,检查下水管道堵塞情况。
今年51岁的张学良,是河北区京津公路房管站的一名普通员工,从1996年他就开始从事城市下水管道清淘疏通工作,到现在已经有18个年头。张学良告诉记者:“我这车上就我和崔师傅两人。我们这个所负责的是整个河北区的下水道,光检查井就差不多有12000个左右,化粪井有800多个。而且,现在管道的老化程度也很严重,最早的一个大概是解放前的了。”
“井里的垃圾太多,什么都有。你看,刷子、梳子、打火机,这要是都能用,我这都能开一个杂货铺了。”张学良说,像这种日常清淘维护工作还好,最怕的是夏天,下水道经常会发出阵阵恶臭,他们也只能忍住臭味,打开一个又一个的井盖清理着地下的垃圾物。
还有一种情况是他们最不愿碰到的,那就是井内杂物太多堵住了下水管道,锅瓢和铲子等工具根本起不了作用,这时只能靠人下到井内清淘。“由于井内可能存在沼气,下井有着严格的要求。可是,人不下到井里根本解决不了问题。”说到这里,张学良的脸上十分严肃,但为了保证下水管道的通畅,遇到堵塞的情况必须马上疏通。
在河北区王串场翠华里,张学良穿着皮衩站在井边清淤,天色已经黑了。等他在井边清完淤的时候,却早已过了下班时间。
虽然说工作无高低贵贱之分,但是在很多人的眼里,通下水道的活儿就是不那么体面。在介绍工作或者付劳务费时,一些素质不高的市民对张学良不太尊重,说话很难听。“我干的工作虽然很脏、很累,但是每一分钱都是辛苦挣来的,而且我的工作帮助很多人过上干净、通畅的生活,我并不觉得自己的工作不好。相反,没有咱们下水道维修工,居民怎么能在家过好年?所以,我觉得用辛勤劳动给众人带来美好生活,应该是我最荣耀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