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月6日至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赴俄罗斯南部海滨城市索契出席第二十二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俄期间,习近平还与俄总统普京举行了双边会晤。习近平还接受了俄罗斯电视台的专访,就索契冬奥会、中俄关系、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和发展前景等问题回答了主持人布里廖夫提问。
-谈索契
气候宜人名不虚传
布里廖夫:您对索契的印象如何?
习近平:这是我第一次来索契,但我对索契早有所闻。我年轻时多次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小说,奥斯特洛夫斯基就是在索契完成了这部著作。传说普罗米修斯曾经被禁锢在索契的群山之中,索契保留着不少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的遗迹,这足以说明索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索契地理位置特殊,是地球最北端唯一属于亚热带气候的地区。这次来索契,所见所闻,果然名不虚传。这里四季常绿,蓝蓝的天,蓝蓝的海,有很好的天然高山雪场。索契人民热情好客。索契很有活力,很有魅力,举办冬奥会再适合不过了。索契冬奥会之后,这里的名声会更大,更多的人包括中国游客会慕名而来。
-谈赛事
“我们是来学习的”
布里廖夫:您对中国奥运代表团参加索契冬奥会的表现有何期待?
习近平:中国冬季运动项目特别是滑雪项目竞技水平同冰雪运动强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近些年,我们在滑冰项目上进步较快,在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等项目上具备一定实力。今天上午,我见了中国体育代表团部分运动员、教练员。中国运动员为参加索契冬奥会做了艰苦训练,他们会发扬奥林匹克精神,努力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发挥自己的最好水平。
同时,中国北京市联合张家口市已经向国际奥委会正式提出申办2022年冬奥会,我们也是来向俄罗斯人民学习的,向俄罗斯运动员学习,向俄罗斯的体育强项学习,向俄罗斯举办冬奥会的成功做法学习。
-谈治国
管理国家要十指弹钢琴
布里廖夫:您担任中国国家主席快一年了,领导中国这么大的国家,您的感受是什么?
习近平: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国土,56个民族,13亿多人口,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高,人民生活水平也还不高,治理这样一个国家很不容易,必须登高望远,同时必须脚踏实地。我曾在中国不同地方长期工作,深知中国从东部到西部,从地方到中央,各地各层级方方面面的差异太大了。因此,在中国当领导人,必须在把情况搞清楚的基础上,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有的时候要抓大放小、以大兼小,有的时候又要以小带大、小中见大,形象地说,就是要十个指头弹钢琴。
-谈来访
邻居办喜事当然要贺喜
布里廖夫:去年您就任国家主席后,出访首选国家就是俄罗斯,今年新年伊始,您出访仍首选俄罗斯,对此俄罗斯人民倍感振奋。请问您作出这样的决定有何考虑?
习近平:昨天,我同普京总统会晤时共同作了回顾。我对中俄关系发展取得的成果十分满意。当前中俄关系发展是基础最牢、互信最高、地区和国际影响最大的一个时期。
亲戚越走越亲,朋友越走越近。举办冬奥会是俄罗斯的喜事,也是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盛事。中俄是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我和普京总统是老朋友了。按照中国人的传统,邻居和朋友家里办喜事,当然要来贺喜,同俄罗斯人民共襄盛举。
-谈改革
剩下的是难啃的硬骨头
布里廖夫: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您本人担任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请问您的执政理念是什么?
习近平:为了集中力量推进改革,我们成立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由我本人担任组长,任务就是统一部署和协调一些重大问题,再把工作任务分解下去逐一落实。我把这叫作“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国家深化改革,绝非易事。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就要求我们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胆子要大,就是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步子要稳,就是方向一定要准,行驶一定要稳,尤其是不能犯颠覆性错误。
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
□观察开创我国元首出席境外赛事先河
国家主席习近平赴俄罗斯索契出席第二十二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访问结束时,外交部长王毅介绍了有关情况。
王毅说,在全国人民欢度马年新春佳节之际,习近平主席不远万里前往俄罗斯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抵达后,习近平主席马不停蹄,连续工作,在短短43个小时里出席了12场双、多边活动,随即风尘仆仆回国。这种短、平、快的“点穴式”访问开创了我国国家元首出席境外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先河。此访体育与外交相互融合、多边与双边相互促进,重点突出,一举多得,是中国外交实践又一创新之举。
□幕后
习近平谈金牌观称重在自强精神
一场关于冰雪运动的座谈,一场关于“梦想”的对话。
索契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代表,围拢在习主席周围。领袖近在咫尺,却那么自然亲切。队员们敞开了话茬。习主席不时插话:“风速和雪质是不是影响落地?”“冰壶是巧实力,有掩护、有主攻。”……队员们由衷“称赞”习主席:“您真是太专业了!”
听闻健儿们正在紧张筹备,习主席简练而意味深长地说:“从大家讲话中,我更感受到一种信心。这种信心来自报效祖国、为国争光。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此时不搏,更待何时!我们讲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就体育而言,就是自信的精神。”
他引述鲁迅的“中国脊梁”,表示只有锲而不舍,中国才有未来。他谈起一些体育项目的差距和短板,明晰“分类指导”的方针。他也说起自己的“金牌观”:“怎么体现成果?是金牌吗?最重要的是展示自强不息、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
“亲戚越走越亲,朋友越走越近。”
“中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在中国当领导人,必须统筹兼顾,形象地说,就是要十个指头弹钢琴。”
特色1 “点穴式”
据外交部长王毅介绍,习近平主席抵达索契后,马不停蹄,连续工作,短短43个小时里出席了12场活动。这些活动既包括元首会晤等双边活动,又有出席开幕式、参加招待会等多边互动,还有接受俄罗斯媒体专访等公共外交日程。如此密集的行程安排,颇似中国武侠小说中武林高手“短、平、快”的点穴手法,不仅务实,而且高效。
□特色特色2 “跨界性”
此次索契之旅将外交和体育相融合,开创了中国国家元首出席境外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先河。这一创新手法接地气、聚人气,将外交工作和人类竞技体育的火炬——奥林匹克运动会融合在一起,把中国公共外交带向新高度。人们犹记,1971年中国“乒乓外交”的神来之笔轰然推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如今的索契之旅则无疑是新时期里,开放的中国与世界互动的又一段意义深远的佳话。
特色3 “亲和力”
索契之行时间虽短,那些亲切质朴的话语却令人过耳难忘:“按照中国人的传统,邻居和朋友家里办喜事,当然要来贺喜”、“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寥寥数语,令人感受到一个友好大国的真诚和一位大国领导人的担当。在世界媒体瞩目下,一个富有亲和力的中国形象跃然而出,透过电磁波和油墨渗入民众心中。本版文字均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