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4岁娃表演飞镲、六旬老人踩高跷……昨天,滨海新区2014年元宵节花会展演在汉沽新开路拉开帷幕。26支花会队的400多名“演员”拿出各自绝活,不仅展示滨海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也让广大市民感受到浓浓年俗味儿。
汉沽飞镲是滨海新区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滨海汉沽飞镲队的表演吸引了众多市民观看,只见20多名队员在一名身高不足1米的小娃娃领衔敲打的鼓点声中,翩翩起舞。小娃娃身着传统服装,站在高凳上,手起槌落鼓声阵阵,时而激扬,时而舒缓,手法行云流水。“他叫王宝恩,今年只有4岁,学习汉沽飞镲1年多,现在已经掌握了近10个汉沽飞镲的鼓点套路,他也是目前最小的汉沽飞镲习练者。”汉沽飞镲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崔宝宾对记者说。
“咚咚咚、咚咚咚……”在一块表演区内,难得一见的“逗龙”同样吸引众人驻足,几名年过六旬老人的表演,赢得众多掌声。
“‘逗龙’这种花会表演形式濒临失传,这也是我们首次参加元宵节花会展演。”72岁的吴桂湖告诉记者,“逗龙”形成于清朝末期,那时生活在海边和农村的人们在求雨、庆祝丰收的时候要举行隆重的仪式,开始是在门板上用泥做成龙的形状,由人抬着并敲打盆罐举行仪式,后来发展成用“逗龙”的形式代替。为了挖掘保护和传承这一民俗,2012年,滨海新区政府将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让“逗龙”得以重生。 (记者刘长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