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春节过后,“嘀嘀”和“快的”两款手机打车软件风靡本市,通过软件成功打车并达成交易后,腾讯和阿里巴巴两家公司对乘客和司机均有不同金额的补贴,这两款“方便、实惠”的软件也因此被称为“打车神器”。
上周,本报发起了一项“我和打车神器的辛酸事”的问卷调查,截至发稿,有超6成的受调查者安装了打车软件,其中52.3%的受调查者认为打车软件效果明显,而一旦补贴停止,也有近4成的受调查者表示会放弃使用打车软件。
的哥挑肥拣瘦 不划算一律不拉
3月1日,本市机动车正式开始按照尾号限行,不少“限行”的市民只好打车或乘坐公交地铁外出。“早晨打车上班,两个打车软件都用了,可半小时都没人接单,最后只好改乘公交。”一位家住奥城在河东方向上班的刘女士对记者抱怨,类似刘女士这样的“悲剧”还有很多。一位的哥向记者坦言,“由于打车软件不限长短途距离,只根据接单次数给予司机同等额度的补贴,因此不少司机都急着在有限的时间里抢更多的单,以获得更多的奖励,长途的单谁都不愿意接。”
“不划算的活儿我们不接,难走的活儿也不想接”。该司机告诉记者,“以前遇到不想去的活还怕被乘客举报拒载,现在有了打车软件,不划算的活可以直接排除,也不必担心被乘客举报。”按照现行规定,只有出租车司机停下来问清楚目的地后拒绝搭载才算拒载,而这种“拒载”方式尚无明确规定。
边开车边抢单 乘客安全存隐患
打车软件的出现,的确为司机和乘客带来了方便和实惠。然而,一些司机边开车边抢单所暴露的安全隐患,也引起不少市民的担忧。
昨日,记者以乘客的身份使用打车软件8次,其中6位司机均在开车过程中时不时的在看手机,当记者问及这样是否会影响行车安全时,一位司机直言:“我开车已经二十多年了,你放心,肯定出不了事。”司机一心二用,自然会增加安全隐患。在记者即将到达目的地前,这位司机已经抢下了一单生意,并拨打对方电话,表示3分钟内必到。
像这样的例子,很多使用过打车软件的朋友都曾遇到过,只有更好地对这种严重危害交通安全的行为进行有效约束,才能使打车软件实现真正便民与惠民的目的。
“快的”主动调价 打车软件寻机求变
近日,马云在来往扎堆“江湖情”里面称,打车软件的朋友们,你们还想打多久啊?建议你们坐下来喝杯茶,商量一下,下一步如何干的更智慧点。
马云的这段话被很多人看作是“嘀嘀”与“快的”休战的信号,而就在马云发表这段话之后,“快的”便于3月3日将乘客的补贴从13元调整为10元,“打车软件之争”或将真正迎来“熄火”。
同样就在上周,上海市交通港口局已做出明确规定,自3月1日起,实施早晚高峰时段出租汽车严禁使用“打车软件”提供约车服务措施,并将打车软件约车业务纳入电调业务统计范围。同时,在上海市交通港口局的敦促下,“嘀嘀”与“快的”将于3月10日率先与强生出租调度平台完成技术对接。在疯狂的“烧钱”之后,两家打车软件公司也在寻机求变,回归更为理性的市场竞争。记者贾楠戴云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