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来自天津的一群志愿者,25年来,持续对云南丽江宁蒗、玉龙等地少数民族地区支教。他们从“洗白白”开始,树立孩子们的自信;他们挨家挨户给没有照过像片的老乡照全家福;他们支援了大量的衣服、学习用具;他们帮助建立图书室、篮球场;他们把身患疾病的少年接到天津动手术;他们和这些彝族、纳西族、布依族、摩梭人等少数民族群众成为亲密无间的兄弟。本报1月21日以《他们帮山里孩子恢复自信》为题,报道了这群可爱的志愿者,很多市民为他们的所为而感动。近日,记者再次走进这群可敬可爱的志愿者,探寻更多的幕后故事。
从帮助他人中收获快乐
志愿者“海风”是他的网名,他不愿意抛头露面,只想踏踏实实地做点事。“我能获得的,只是在帮助别人中收获的快乐。”
海风今年49岁,大专毕业后参加工作,“我的命运是被知识改变的,所以更注重这些大山里孩子们的学习。”海风原来在国有企业上班,后来辞职在塘沽做红酒生意。“我现在谈不上大款,但手头还有点钱,至少不再为吃喝发愁,我当前主要的精力就是做志愿者。”海风说,志愿者们有外企员工、个体老板,也有大学生创业者,还不乏机关的科级、处级干部,大家都很低调。
海风说,他的公益之路从1989年开始,并在后来逐渐深入,“最初是一个驴友的介绍,他在丽江的泸沽湖附近支教。我们被他的经历所吸引。”为了保证物资的准确发放,也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当地的真实状况,从2010年开始,海风每年都要去一两趟云南,可迄今为止包括玉龙雪山在内的很多景区,他都是数次过门而不入,他的脑子里,满满都是孩子的脸。
“我们是民间组织,收到的钱、财、物必须透明,大家才能放心。我们的账目都放在网上,随时公布。”海风说,捐上来的钱都不在他的手里,是由一个在银行工作的志愿者专人来管。海风的手机和她的手机联动,每花一分钱会立即有所体现。最近5年来,他们的各种捐助款、物价值达到20万元,海风本人的捐款数也逐渐增长,去年一年将近2万元。
多年帮扶让他们亲如一家
量力而行,切合实际,不好高骛远。这是天津志愿者们的理念。“需要改变的,有太多太多,很多是我们无法把握的。当地人对教育还不是很重视,我们的支教力量有限,我们要他们改变观念,让他们认识到只有让孩子们念书才能改变命运。”海风说。
彝族少年杨布满和马文兵都患有严重疾病,一直被耽误诊疗。得知情况后,天津志愿者们自发捐款,连续两年把他们接到天津来看病。这里的山里娃常年不洗澡,甚至不洗手,志愿者们帮助他们“洗白白”,让他们养成洗手洗脸的好习惯,目的是帮孩子们提高自信,提高对知识的渴望。
海风说,高山阻隔,讯息闭塞,这里的人都没有照过相。他们以学校的名义,给每户送上全家福。第一天照相,志愿者们挨家挨户地跑,可村子太大,而且都分布在山上,根本跑不过来。没有办法,第二天改了主意,把大家都集中在一起,这才算照完。老乡们都穿上了节日的盛装,高兴得跟过节似的。志愿者从天津带去两台打印机,找来一个小型的简易发电机,在当地一个离水源近的地方,靠水力发电,冲印照片。看着志愿者们像变戏法似的在一盆水里把胶片冲出来,大家都很新奇。电压不稳,洗了一部分胶片,电阻就烧了,没有办法,志愿者把剩下的照片拿到山下冲印,再拿回来。天津志愿者一共带过去200多个相框,几百张相纸,全部用光。“我们第二年家访的时候,发现这些全家福都被村民当宝贝一样,放在家中的显著位置……”海风说。
刘家村小学、沈家村小学、落美完小、温泉完小、瓦都村小……天津志愿者们牵挂的学校有很多。山顶上的小学,在海拔3400米的高原。山路难行,他们数度遇险。去年,他们的车刚开过去,一块巨石掉下来,后面的轿车被砸中;在一个下坡转弯处,吉普车在转向时失去控制,两个前轮探出路肩,幸亏是四驱车再加上丰富的山路经验才逃过一劫。
多年的帮扶,天津志愿者和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甚至亲如一家人。当地摩梭人的一个百岁老祖母去世,举办葬礼,当地人特意请天津的志愿者参加。“这是喜丧,在当地,比节日还要重要。请我们这些外乡人过去,说明了他们对我们的认可。”海风说,他们要的,就是群众都说学校好,让孩子们来上学,让孩子有出息。愿知识改变命运。
更长的路,还要走下去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海风等人正忙着给孩子们准备礼物,山里的路滑,孩子们喜欢鞋底带胶扣的“钉钉鞋”,他们准备给孩子们每人一双。前两天,河西区的一个大姐刚捐了2万元,给玉龙的“落美完小”影音教室买设备。这个受资助盖的学校,影音教室一直是空的,连投影仪都没有。这次的捐助完成后,孩子的学习会更直观、更现代。接受采访前,海风刚和中石化的负责人见完面,准备联合几十个加油站为孩子们做点事情。
罗红军兄弟俩,一直是天津志愿者的牵挂。兄弟俩的爸爸去世早,妈妈改嫁后也得了癌症,志愿者给两兄弟每年资助1000元。去年年底,海风到宁蒗,得知他妈不久前去世,特意去看望两兄弟。罗红军很优秀,刚获得三好学生。但是,当赶到他哥哥所在的初中时,却发现他心事重重。“孩子上初一,正处于青春期,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谈。只是在带他买鞋时,才露出一丝笑意。前几天,校长打电话说他已经辍学外出打工。”海风的担心溢于言表。
志愿者们一直想给学校建一个能淋浴的地方。这儿的人用水不方便,常年不洗澡。在这儿阳光日照不缺,买一台太阳能热水器也不是问题。关键是必须建个大的蓄水池,而且还要防冻,采购水泥是最大的问题。“运一袋水泥上去实在太难了。马帮、摩托车不能指望。我们算了算,用农用三轮车运一吨水泥,成本要1000元。光水泥一项费用就很大。”海风说,志愿者们目前还在想办法,无论如何要把这个淋浴室建起来。不是单纯地为了让他们能洗澡,是想让他们的生活和外面的世界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