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清明将至,柴家圈村村民张学军(化名)和家人准备好了鲜花、水果和点心,一起前往天津寝园为父亲扫墓,这样朴实简洁而不失庄重的缅怀方式是他对于丧葬风俗的新理解。
去年秋天,张学军76岁的父亲病逝,原本打算多花钱办大丧事让父亲走得风风光光的张学军,在柴家圈村两委的呼吁和倡导下,改变了想法,在办丧过程中厉行节俭文明,不但没有铺张浪费,省了钱,还落得了村两委干部和父老乡亲的一致赞同。“像张学军家庭这样的办丧事例还有很多,去年夏天开始至今,我们柴家圈村的丧葬风气大为改观,如今村里的乡亲们对倡导丧葬从俭一事比较理解和支持。”柴家圈村党支部书记田成凯介绍说。
2013年6月,柴家圈村两委经过认真研究,开始对本村的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现象进行正确引导规范,并且全程参与进行跟踪服务。由于多年来大操大办的社会风气和百姓盲目跟风攀比的心态,很多村民对于文明办丧、节俭办丧一事很不理解,该村两委意识到这项工作开展起来难度很大,就先从自己的亲友中进行宣传讲解,挨家挨户地进行沟通交流,为大家讲解大操大办普涨浪费对社会风气、家庭经济、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巨大影响,前期的耐心沟通使得不少村民的思想观念有所改变,在办丧过程中按照村里的要求不搞封建迷信,节俭办事。田成凯说,“为了开展好这项工作,我们村两委干部先后到本村16户办丧家庭中进行现场服务与监督,不仅仅是因为老邻居、老乡亲的关系要去帮帮忙,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办丧现场进行全程指导监督,例如主家要买10箱鞭炮、30箱开天雷送殡,在我们村干部的劝说干预下只买了1箱鞭炮、5箱开天雷,购买数量大幅减少,只这一项就节省了6000元钱,燃放鞭炮的安全隐患与火灾隐患降低了,对邻里的影响和环境的污染也减少了。不到一年的时间,按照16户家庭每户至少节省2万余元来计算,我们一共节省了30至50万元。”
经了解,近年来,全国各地老百姓在办丧过程中,从“穿白”、放炮、车队、吃喝等方面进行攀比,以多花钱撑门面为荣,一场丧事下来平均花费6、7万元,甚至十几万,存在严重的铺张浪费行为。柴家圈村两委为规范本村丧葬行为,遏制不良风气,试行了几项措施,涉及用车、用餐等方面。在办丧现场负责具体服务监督工作的该村村委会委员郭春江说:“凡是节俭办丧的村民,我们村委会就出资提供送殡大巴车2辆,可容纳100人,用于拉花圈的卡车1辆,村两委干部的私家车也义务奉献了出来,目的就是减少亲友送殡队伍车辆。同时,在办丧过程中和丧事料理结束后的用餐环节,不允许大肆宴请亲友,更不允许上螃蟹等高档菜品和高档酒水,只允许家属为亲友提供4至6个菜的便餐。”
柴家圈村反对丧事过度操办的工作开展以来,目前已经初见成效,该村很多村民都觉得办丧风气大为改观。村民王文茹(化名)大姐说,“现在除了至亲‘穿白’以外,一般亲友和村里的乡亲们都只是戴一朵白花,其实重要的不是穿‘重孝’的形式,而是大家都来帮忙料理各项事务的这种良好风气与和谐氛围。”
据该村委会主任王宝义介绍说,以前办丧村民除享受国家丧葬补贴政策外,还能领取到村里发放的400元补贴,下一步该村还将进一步完善细化此项工作,依据区、镇两级政府关于丧葬工作的要求,出台一套本村的管理办法,计划对符合相关规定的进行一次性2000元补贴,以政策奖励推动工作扎实开展。王宝义表示,柴家圈村全体村民正在以实际行动呼吁和倡导更多的人厉行文明节俭,树立新风,倡导文明,希望能够为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环境美、人幸福的“美丽津南”贡献力量。(记者赵首蕊通讯员陈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