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昨天是清明节,本市各殡仪馆、公墓秩序良好,没有出现道路堵塞、人员拥挤的情况。昨天,全市殡仪服务接待单位迎来了30万人次的扫墓群众,与往年相比,人们的文明意识持续增强,采用燃放鞭炮、焚烧纸钱等祭奠方式的市民比去年同期减少近六成。
昨天,早上7点左右,本市的各个殡仪馆和公墓就迎来了第一个人流高峰,周边的道路通行良好,接待单位内的服务也有条不紊。据市殡葬事业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介绍:今年清明期间,人们选择了错峰扫墓的方式,在非休息日分流了不少扫墓群众。在休息日,大家充分利用了“早到”和“晚来”的错峰方式,所以没有出现拥挤不动的情况。
今年,大多数市民扫墓时携带的是鲜花、蜡烛和清水,以往烟雾弥漫、炮声震耳的情况大幅减少。在市第一殡仪馆,入口处人们可以用纸钱换鲜花。殡仪馆设置了“美化环境,文明祭扫”的百米长廊,一路走来,都是一些温馨的提醒,“不要用噪音打扰了亲人的休息”这样的话语,让不少人放下了手中的鞭炮。今年新设的不同风格的祭奠室给人们提供了与逝者“交流”的私密空间。
昨天,本市还广泛开展了“都市文明集体共祭”,活动推广到全市12个殡仪馆,在市第一殡仪馆还设置了循环场。用鲜花代替纸钱,用蜡烛代替焚香摆供,用音乐代替鸣放鞭炮,在温润如水的烛光里,人们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感恩之情。
今年清明节期间,市殡葬服务部门专门租用游轮,组织曾参加“骨灰撒海”的家属,共同开展海上文明共祭。昨天在新港码头,100多名市民怀着无限哀思,乘船出海纪念逝去的亲人。从今年开始,本市户籍的逝者,家属选择为其办理“骨灰撒海”将可以享受每具骨灰1000元的补贴,这样的补贴政策更鼓励了人们参与这种绿色环保殡葬方式的热情。
昨天,永安公墓举行第39场无条件全免费环保安葬仪式,105位逝者落葬生态墓区。天津憩园举办植树葬,百余个家庭种下象征四季常青、思念长在的柏树。
在市民政局开通的“津祭网”上,人们通过给逝去亲人建纪念馆的方式,写下自己的思念,送上自己的祝福,不论自己身在何处,都可以通过网络与亲人实现穿越时空的对话。今年,高科技的手段被广泛运用,永安公墓推出了扫二维码上微信扫墓的新方式,人们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机,就能随时完成“网上祭扫”。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给逝者送上的祭品也多了科技含量。有的子女为去世的父母制作了“微电影”,也有的精心设计了电子纪念册,这些新祭品传承了父辈的品德,也表达了后人深深的思念和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