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昨日是清明节,全市殡仪服务接待单位迎来30万人次的扫墓群众。与往年相比,市民的文明意识持续增强,燃放鞭炮、焚烧纸钱等行为比去年同期减少近六成。人们用实际行动换来了天清物明,空气良好。
在市第一殡仪馆,入口处人们可以用纸钱换鲜花,殡仪馆还设置“美化环境,文明祭扫”的百米长廊。今年新设的不同风格的祭奠室,给人们提供与逝者“交流”的私密空间。但是,使用的条件就是不能烧纸。为了满足一些市民的需求,仍然开放祭奠园供人们烧纸,但是,把原来的“随便烧”改成了每5户一个焚烧桶。本市还广泛开展了“都市文明集体共祭”活动,推广到全市12个殡仪馆,在第一殡仪馆还设置了循环场。
昨日,在新港码头,100多名市民怀着对逝去亲人的无限哀思,乘船出海纪念亲人。花瓣儿随风飘落在海中,汽笛长鸣如同对亲人的声声呼唤,从今年开始,本市户籍的逝者,家属选择为其办理“骨灰撒海”将可享受每具骨灰1000元的补贴,这样的补贴政策更鼓励了人们参与这种绿色环保殡葬方式。
昨日,天津永安公墓举行了第39场无条件全免费环保安葬仪式,105位逝者落葬生态墓区。自2010年3月20日永安开辟全国首个无条件全免费墓区以来,截至昨日,已经有2254位逝者落葬于此。天津憩园还举办了植树葬,百余个家庭种下象征着四季常青,思念长在的柏树。
在天津市民政局开通的“津祭网”上,人们通过给逝去亲人建纪念馆的方式,写下自己的思念,送上自己的祝福。今年,高科技的手段被广泛运用,永安公墓推出了扫二维码上微信扫墓的新方式,人们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机,就能随时完成“掌上祭扫”。有的子女为去世的父母制作了“微电影”,也有的精心设计了电子纪念册,这些新祭品传承了父辈的品德,也代表了后人深深的思念和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