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日前,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开始执行2014年夏秋季航班计划,计划执行航线113条,运输架次达到2237架次/周。随着去年天津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来这里乘飞机出行的旅客越来越多。繁忙的天津机场,每天人来人往。在这里,有一群默默无闻的工作者,他们远离荣誉,甚至“与世隔绝”,每天用辛勤的劳动做出一份份美食“飞”上天空,供旅客们享用,他们就是身负重任的机场配餐员。
尹熙,男,34岁,天津人,现任天津机场配餐公司生产部热拼间班长。通过他,我们走进了配餐车间,切身感受了配餐员一天的紧张节奏。
早晨7点钟,尹熙准时在门卫的监控录像中出现了。他迅速换好了工作服,无论春夏秋冬,工作服都是特制的长袖长裤以及套袖、围裙,头上要先戴一个发网箍住头发,再戴一顶帽子,以免头发脱落到餐食中。换好工装后过风淋门,以去除身上的尘土、头发、线头等异物,然后对着镜子整理仪容仪表,最后用消毒液洗手。准备好后,尹熙快速地走进热拼间,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4秒钟组合一份空中“美食”

进入热拼间后,首先,他进行了班前检查——检查冷藏库温度、查看风机运转情况、查看餐食情况等。走过一遍热拼间,他用对讲机让调度室通知了保洁员——因为地上有一块积水没有清理干净。保洁员还没到,他已经匆匆赶到一楼的餐具拼摆间,开始一趟趟地往二楼的热拼间推送架子车、烤箱架、中转食品箱等一会儿要用到的物品,在操作间码放整齐后,看到保洁员已经将不干净的地方清理完毕,尹熙放心地看了一眼表:7点30分。
7点30分,是配餐公司开始供应早餐的时间。尹熙每天都是第一批吃早饭的人。他匆匆地吃了一口饭,赶紧回到热拼间——因为8点前,全天的餐食数据将会下来,他作为热拼间的班长,要根据全天的餐食统计给热厨房下计划,要在厨师开工前将计划做好,做到“无缝对接”。
热拼间的其他员工8点钟也陆续到岗,基本准备完毕,他们从冷藏库里搬出餐食,看了一眼时间,填写记录后开始制作当天的加餐。按照要求,热拼间要求在40至45分钟内拼摆完成餐食,餐食表面温度应控制在12℃以下,最高不能超过15℃。每一份餐食的制作时间,都有清晰而完整的记录——对配餐公司来说,时间和温度就是一切,包括食品安全、控制管理和成本效益。一份份的经济热食、头等热食从员工们的指尖流出,从鸡块、菜、汤汁、米饭的分离状态到组合状态,这样一份经济餐食的拼摆时间大约只需要4秒钟,而且是纯人工的操作。
12点20分,热拼间的员工终于忙完了上午的餐食制作,下楼来吃饭,其他的同事基本已经吃完了,尹熙才吃上午饭——他已经习惯了每天吃第一批的早餐和第二批的午餐。饭后短暂的休息后,又开始了餐食的拼摆。15点30分,准时制作日航餐食。16点钟日航餐食拼摆完成,与点餐员对接完后,继续进行餐食拼摆。16点50分,冷拼和综合拼摆两个班组的员工工作全部结束,到热拼间来询问是否需要帮忙,尹熙“毫不客气”地将自己的人分派出去“指导工作”,全生产部的配餐车间瞬时都变成了“热拼间”。17点30分,终于全部的计划完成,大家陆陆续续地下班了,尹熙在员工都离开后,开始班后检查,逐一检查完毕,关了灯,离开了工作岗位。这时,时针指向了18点。
一天出产7000份餐食服务春运

一年一度的春运是机场配餐员最为繁忙的时期。谈到今年春运的变化,尹熙说,去年春运,热拼间每天出产约4000份左右的餐食,每天下午3点多就完活儿可以回家了,而今年春运期间,热拼间每天要出约7000份餐食,基本都是下午6点钟才能忙完。而且随着旅客和航空公司对于航空餐食的要求越来越高,制作起来需要更加的精细和认真。“无论是春节还是其他节假日,只要有飞机在飞我们就不能休息。”尹熙说,我们放弃休息,在旅客看不见的地方做着一份份小小的餐食,为的就是让旅客在回家的路上不饿肚子,享受天空上的美味。
在天津机场冲击千万人次成功的背后,每位普通的员工都默默付出了自己的努力。“工作期间,员工们很少喝水,就是怕上厕所耽误时间。虽然辛苦,但大家没有抱怨,都盘算着怎么能把工作干得更好。”尹熙说,“旅客吃得满意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今年我计划好好培训一下新员工,争取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质量完成工作!”
严格把控食品安全配餐员低温下工作

天津机场配餐公司生产部拼摆主管高珊介绍说,目前,除国航外的所有驻天津机场的航空公司都在这里配餐,配餐过程中,食品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整个生产流程依次为:原材料采买、进货、入库、提取、清洗消毒、解冻、切配、炒制、打冷(降温)、拼摆、冷藏、点数、运送。”高珊说,在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把安全关。比如原材料的采买,会由公司保障部品控室对蔬菜、水果、肉蛋等原材料进行检验,不符合标准的将会拒收;在清洗消毒环节,所有原材料都要进行清洗、消毒液浸泡、再清洗等多个步骤,彻底去除残留农药;在清洗消毒、解冻、切配、炒制等各个环节,果蔬、肉类、海鲜等不同类别的原材料都有各自的独立操作间,以避免产生二次污染;在冷藏、运输等环节,要将温度严格控制在5℃以内,从而保证餐食的新鲜;在运输过程中,通过安检门控制等方式保证空防安全,将食品车直接对接到飞机的后舱门。
不仅如此,为保证食品的卫生与安全,对每一位配餐员也有极高的要求。高珊说,整个生产部共有员工70余人,大家每天早晨上班换上工装后,都要先过风淋门,整理仪容仪表,再用消毒液洗手,接下来才能开始工作。“每天下班时我们都要将工装上交进行清洗消毒。”高珊说。
为确保食品的新鲜、不变质,操作间的温度也有严格规定。“冬季的温度保持在4、5℃,夏季最高不能超过22℃,而且每个批次餐食的操作时间不能超过45分钟。”高珊表示,冬天的时候尤其“遭罪”,真可谓“冬练三九”。
4套菜单轮换每月更新特色食品“飞”上天
“飞机餐”的种类和味道一直是旅客关心的问题。高珊表示,在这方面,他们一直在努力。“冷餐主要包括蔬菜、水果、点心、面包等,热食有米饭、面条、肉类、炒菜等。”高珊说,他们会根据各个航空公司的要求制定菜单,每次制定4套菜单,来回轮换,每个月再更新一次菜单。而且根据航班换季的规律,还要制定不同的菜单。“比如夏天可能会口味偏清淡一点,增加果蔬的比例;冬天会适当增加热量较高的食物。”高珊说,现在旅客对餐食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在制作过程中会注重色香味俱全,让旅客一看到就有食欲。
根据各航空公司的要求,一些特色食品也陆续“飞”上了天。“天津的十八街麻花、狗不理包子,上海的小笼包、烧麦、虾饺,四川麻辣口味的豉汁鸡块、鱼香鸡丝等等,这些特色美食受到了旅客的一致好评。”高珊说,他们还会根据不同的节日制作相应的传统食品,比如春节期间的饺子、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等等,“我们的饼房尤其有名,烤制的曲奇、提拉米苏、黑森林、坚果蛋糕等都成为了‘招牌’点心。”高珊表示,今后,随着乘坐飞机的人越来越多,一定要不断地推陈出新,推出更多的个性化餐食,让旅客的味蕾在天空中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 (记者邢珊通讯员王翰林摄影通讯员王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