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原标题:突出“为民”主题 做实“三篇文章”——宝坻区开展“七项惠民服务专项行动”将教育实践活动引向深入)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宝坻区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听取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惠民服务专项行动“一加七”工作方案,深入开展信访积案化解,“创新服务年”,“清洁家园”,生产生活安全保障,“崇德向善、全民修身”,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困难群众、联系社区和联先帮困“强村行动”等“七项惠民服务专项行动”,着力办好一批谋民利、解民难、惠民生的好事实事,努力用惠民服务的实际行动将教育实践活动引向深入。
强化安民措施,在创优社会发展环境上做文章。针对广大群众盼公平、盼正义、盼平安的社会诉求,进一步强化安民措施,努力为群众营造公平正义、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开展信访积案化解行动。强化“源头治理”,畅通信访渠道,健全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制度,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强化“事要解决”,完善领导干部包案制度,严格落实包核查、包督办、包结案、包教育、包稳控、包息诉“六包”责任制;强化“案结事了”,实行属事属地“双交办”,严格落实化解稳控责任,明确办理程序和时限,对排查出的65项重点信访事项及不稳定因素进行交办。开展生产生活安全保障行动。坚持“无事当有事抓、小事当大事办、远事当近事做”,围绕关系群众生产生活安全的社会问题,认认真真查、改、防,确保农产品和药品抽样检测合格率分别保持在96%、98%以上,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水平持续好转,努力做到全区安全稳定不出事,人民安居乐业有保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监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原则,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加强行业日常监管,对安全生产事故易发多发的行业领域,深入开展大排查、大整改活动;不断完善预警体系、应急处置等相关制度,推动形成生产生活安全保障长效管理机制。
落实惠民举措,在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上做文章。针对广大群众盼保障、盼富裕、盼发展的社会诉求,深入落实各项惠民举措,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开展“创新服务年”行动。积极推进“服务标准化建设”,着力解决侵害群众利益、损害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严格规范公职人员履职行为,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能,着力构建现代化服务管理体系。开展提升城乡居民收入行动。坚持“三区”联动发展战略,在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同时,不断提高农民群众财产性、工资性和经营性收入水平;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就业规模,全年新增就业1.8万人以上,拓展城乡居民收入渠道。开展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困难群众、联系社区和联先帮困“强村行动”。按照“全员参与、全域覆盖”要求,在深化助困、助业、助医、助学、助稳上下功夫,组织全区1.5万名党员干部与5800余户低保家庭结亲戚、搞帮扶、办实事;围绕“改善民计、服务民生”总要求,完善帮扶规划、落实帮扶项目,建强服务阵地、创建服务品牌,努力为基层注入充足能量和新鲜给养,确保社区、农村更美丽,人民群众更富裕。
实施育民工程,在引领社会价值导向上做文章。针对广大群众盼文明、盼秩序、盼和谐的社会诉求,积极引领社会价值导向,激发全民“正能量”。开展“清洁家园”行动。狠抓干净村庄、干净社区、干净道路、干净河道等“十个干净”创建,持续做到街镇环境每月一检查、检查结果每月一公布,把清洁家园综合指数纳入街镇年终考核,并将“清洁家园”行动与“四清一绿”行动紧密结合。在确保城乡环境美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努力提升群众文明素养和城乡文明程度。开展“崇德向善、全民修身”行动。深度聚焦社会道德问题,积极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四德”建设,启发道德良知,培育道德风尚,提升群众道德水平,努力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邀请全国道德模范举办“弘扬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人”道德大讲堂,启动第二届感动宝坻人物评选活动,以实际行动推进实施“文化兴区”战略,为“打造桥头堡、先行区,建设美丽宝坻”提供强大道德支撑。
(天津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简报第2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