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原标题:积极回应群众关切 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天津市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各区县扎实开展惠民服务专项行动)
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天津市15个区县坚持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努力,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扎实开展六项惠民服务专项行动,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努力把改进作风的要求真正落实到基层,真正让群众受益。工作中,各区县党员领导干部积极转变作风,直接深入到村、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蹲点调研、掌握情况、指导工作,与基层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和群众交朋友、心连心,受到了群众广泛赞誉。
扎实开展信访积案化解行动。市委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和市信访办召开全市信访工作会议,向各区县联合交办了2013年以来重点信访事项524件,要求加大办理力度,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努力推进“事要解决”,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各区县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措施,着力解决群众提出的信访问题,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津南区推行“五个一”工作法,按照每件积案都有一名包案领导、一个工作班子、一套化解方案、一份会办纪要、一套稳控措施的标准要求,加大化解力度。截至目前,全区共化解信访积案71件。武清区对全区48件信访积案,落实了区级领导干部负责包案、责任单位限期化解或制定切实有效的稳控措施、督导组结合教育实践活动做好案件督办等措施,目前已有效化解16件。据统计,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各区县共化解信访积案201件。
扎实开展公共服务提升行动。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增收难、就医难、就业难、养老难、入托难、上学难、购物难、出行乘车难等公共服务方面的突出问题,各区县采取措施,着力加以解决。南开区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问题,启动了“数字医院”建设,利用医保卡网络平台,在区属医院全面推广“一卡通”,优化服务流程、方便群众就医。西青区在张家窝镇推出312路小环线公交,解决了群众的出行难问题。河北区制定了《关于实行一线工作法的指导意见》,要求全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主动深入企业、深入项目、深入社区、深入群众,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种热点难点问题,努力以实际行动回应群众关切。据统计,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各区县共解决公共服务方面突出问题184个。
扎实开展居住环境改善行动。围绕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快城中村和中心城区成片旧楼区、危陋房屋改造及改善农村困难家庭住房的步伐,各区县切实解决好群众用水、用电、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区配套服务设施等问题。和平区从活动一开始就把综合治理绵阳道地区列为头号惠民行动,下决心、上力量,多措并举,着力把曾经的“污点”打造成环境亮点,让广大群众看到教育实践的行动和成效。红桥区把推进西于庄地区危陋房屋改造工程作为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以改善民计民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加快推进“美丽红桥•西站城市副中心”建设,努力使教育实践活动成效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宝坻区加快城中村和中心城区成片旧楼区危陋房屋改造,共拆除国有平房宿舍1780户,拆除房屋面积约8.2万平方米,新建还迁楼房约22.9万平方米,现已交付使用870户、约8.6万平方米,受到了群众欢迎。据统计,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各区县共解决改善居住环境方面问题386个。
扎实开展生产生活安全保障行动。针对农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各区县积极整合资源,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解决。北辰区开展污染企业大排查、大清整活动,累计排查企业3830家,整治违法排污企业389家、关停61家。宁河县开展了大规模的安全检查活动,集中治理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不到位、安全教育只培训不考核、特种作业持证上岗不到位等问题,强化班组、车间、企业三级培训机制,有效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河东区成立了16个区级服务工作组,抽调100多名干部,深入企业一线搞服务、办实事、解难题,确保区内企业安全生产。据统计,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各区县共解决生产生活安全保障方面的问题1897个。
扎实深入开展结对帮扶困难村和联系社区行动。各区县继续深化结对帮扶困难村和联系社区工作,继续采取务实管用的措施,加大帮扶力度,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强村富民、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深化社区管理、优化居住环境、繁荣社区文化,着力解决困难群体、困难家庭的生产生活问题。蓟县开展了以“联系农村、联系企业、联系困难家庭,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为主要内容的“三联三服务”主题实践活动,全县804名处级以上领导干部采取驻镇村、驻企业、驻农户的方式,分别对接联系服务一个村、一家企业和两户困难家庭,每周至少拿出一天时间到联系服务点蹲点调研,建立问题台账、记好民情日记、撰写调研文章,着力为基层排忧解难、搞好服务。静海县深入推进“五联户”工作法,坚持县级领导联镇联户、县直部门包村联户、乡镇干部驻村联户、村干部按片联户、普通党员分组联户,做到党员干部全员参与,联系群众全面覆盖。宁河县开展了以领导干部“驻百村、进万家”为主要内容的“干部下基层、工作上水平”主题实践活动,全体县级领导和有关乡镇委局主要领导带头入住100个村,联系10000户群众,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并深入农村一线察民情、听民声、问民计、解民忧,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取得了“驻村带乡促机关”的良好效果。河西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结合职能任务和个人专长,专门深入到困难职工、空巢老人、低保户、孤寡老人、残疾人及零就业、特殊群体青少年家庭开展重点帮扶,先后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问题3720件,开展医疗保健服务1617人次,为135人提供就业创业等方面的帮助。据统计,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各区县共解决困难群体和家庭生产生活方面问题42588个。
扎实开展提升城乡居民收入行动。各区县努力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增加农民群众收入。进一步扩大社会就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城市居民收入。和平区、河西区、南开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鼓励自主创业,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做好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文件,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减轻创业负担,为拓宽城市居民就业途径提供了保障。东丽区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与推动农村三年发展计划相结合,进一步健全村班子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制度,加快推进“三改一化”步伐,努力推动集体经济转型发展,提升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静海县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完成创业就业培训9000人,新增就业1.1万人,新建扶贫助残基地2个。着力促进农民增收,新建设施农业5000亩,发展特色种植7万亩,新建一批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肉鸡养殖基地,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00家,规范提升50家。蓟县对老区库区群众增收致富难、生产生活不方便的问题,依托水源保护工程,搬迁临水村,调整库区及周边种植结构,改进养殖技术,提升文明生态村,实现农民增收和生态保护双促共赢。
(天津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简报第2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