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河西区纪委紧密结合纪检监察工作实际,听民声、问民意,转职能、解难题,改作风、树形象,让群众及时感受到活动带来的新变化。
心贴心体察民情。紧紧围绕“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采取集中学习、个人自学、专题辅导等形式,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规定篇目,深入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专题讨论,既在思想上补了课,又在精神上补了“钙”,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坚持人沉下去,心贴上来,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用真情换真话,以真心察民情,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24人(次)走访慰问群众家庭,了解群众真实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庸懒散奢等问题,集中开展乱收费、乱罚款专项整治,取消24项收费项目。组织明察暗访专项检查,对33个单位和服务窗口进行察访核验,曝光典型案例,固本强身,清源荡浊,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党风政风的新变化。
面对面汲取民智。坚持沉下身子接地气,解剖麻雀析根源,聚焦“四风”问题,通过“面对面”与“背靠背”、“个别讲”与“集体谈”、“走进群众听”与“组织群众评”相结合,深入街道、社区,与基层干部群众“零距离”接触,多层面、多角度征求区纪委委员、基层纪委书记、党员干部、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实行区纪委常委、室主任每人至少联系1个社区、1户困难家庭制度,定期走访调研。每名党员干部都到居住地社区党支部报到,放下包袱,放下身段,参加社区党组织生活,主动把自己置于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之下,让群众挑毛病、提意见、评头品足。
实打实促进转变。按照“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新要求,聚焦中心任务,明确主攻方向,履行监督职责,严格执纪问责。一是转职能,明确职责定位。依据《党章》、《行政监察法》赋予的职责,进一步分清责任,突出办案主业。认真做好信访举报受理查办工作,畅通投诉渠道,使群众说话有人听、苦难有处讲、委屈有处诉。加强教育引导,消除群众怨气、理顺群众情绪。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问题4起,处理党员干部7人,对典型问题进行通报,做到了查处一案、警醒一片。健全反映党员干部问题的甄别机制,严格区分违纪违法与工作失误,保护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二是转方式,积极履行职责。进一步创新监督方式,由以往参与式被动监督,变为立项式主动监督。由过程推进变为倒查追责,对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情况,开展有针对性地抽查核实,完善处级领导干部电子廉政档案系统,规范执法监督工作流程,形成“管长远”的制度机制。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和制约,实行《党政主要领导向区纪委常委会报告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洁自律情况》制度,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的勤政廉政意识。注重发挥反腐败协调领导小组的作用,充分利用审计、财政、公安、检察等部门的优势,变大包大揽为综合协调,变孤军奋战为联合作战,进一步提升监督实效。三是转作风,提升能力素质。紧紧围绕市、区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的落实,加强执法监察、廉政监察、效能监察,发现问题,督促整改。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举办“政民双互动,服务面对面”活动,共发宣传品1070件,现场咨询210件,现场售电服务55次,入户解决问题20件。研究制定了《纪检监察干部纪律守则》,促进纪检监察干部在尽心履职中树立良好形象、提升素质能力。
(天津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简报第2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