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原标题:西青区着力构建联系服务群众全覆盖体系——努力实现联系服务群众“零距离”)
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西青区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的部署要求,紧紧抓住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用真心、出真力、动真格,通过采取“畅渠道、明职责、建平台、定方法、健机制”五项举措,在全区探索构建联系服务群众全覆盖体系,努力推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五种模式联系,完善服务网络。按照“全员参与、全面覆盖,按需选派、确保实效”的思路,采取五种模式,畅通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渠道。一是领导干部“四联帮促”模式。37名区级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联系1个街镇或委局、1个村(居)、1个困难户、2家企业。328名处级领导干部每人联系1个村或社区、1个困难户、1个重点项目和2家企业。目前,全区422名处级以上干部共联系160个村、43个社区,结对帮扶困难户422户,挂钩联系企业800多家。二是职能部门“联村共建”模式。60多个职能部门按照“经济部门联系经济薄弱村、产业部门联系产业特色村、政法部门联系矛盾突出村、党群部门联系党建重点村”的原则,选派联络员驻村帮扶,共派出31个帮扶组、31名驻村联络员,对31个村定点帮扶。三是街镇机关党员干部“包村联户”模式。街镇机关中层以上党员干部每人包1个村、至少联系2个困难户,每周六为街镇包村干部驻村工作日,包村党员干部必须驻村与村干部同吃、同住、同劳动,村里有重大事项包村干部必须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四是基层党员“联户帮扶”模式。
农村普通党员以所在胡同(楼栋)为单位,采取党员认领和组织安排两种形式联系村民;社区党员依托社区党员服务站,将社区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每名党员联系帮扶“网格”内困难户;企事业单位党员以车间或工作岗位为单位,建立党员帮扶小组分片帮扶,每个帮扶小组至少联系1个困难户或困难职工。五是大学生村官“驻村帮扶”模式。组织全区147名大学生村官进村入户走访,与群众拉家常、讲政策、听呼声、谋发展,并结对帮扶所在村1个困难户。截至目前,全区17696名有行为能力的党员共联系群众134566户,实现了所有村都有干部驻村、所有户都有党员联系、所有党员干部都参与联系三个全覆盖。
五员角色定位,明确服务职责。为确保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落到实处,区委明确规定党员联系帮扶群众的五项基本职责。一是当好“社情民意调查员”。通过串街入巷、走访农户、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深入村厂、项目现场、群众家中,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做到下情上传。二是当好“政策法规宣讲员”。通过“面对面”宣讲、串村入户走访等途径,向群众宣讲中央、市委和区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宣讲当前的形势任务等,做到上情下达。三是当好“便民惠民服务员”。建立民情台账,记民情日记,发放民情联系卡,积极为广大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四是当好“排忧解难办事员”。因地制宜,为联系单位经济发展出谋献策,在推动项目建设、发展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建立困难家庭信息库,有针对性的为群众提供技术、信息、资金等服务,帮助群众增收致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五是当好“和谐稳定维护员”。认真排查联系村的突出问题和不稳定因素,全面掌握党员、群众思想动态,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消除不稳定因素,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四项载体联动,搭建服务平台。一是深入开展领导干部“进百村入千户访万人”活动。
开展以“四走进、访四户、促四解”为主要内容的进百村入千户访万人活动,各级领导干部走进农村、社区、企业、项目现场,走访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困难户,了解社情民意、排解生活难题、化解社会矛盾、破解发展难题。截至目前,组织召开不同层次座谈会325个,走访26000多户,发放调查问卷10333份,征求“四风”方面意见建议340条,解决难题5200多件,累计发放慰问款物近2000万元。二是深入开展“百名干部驻村,万名党员连心”活动。区有关职能部门与重点村结对共建,开展以“帮理清思路、帮配强班子、帮改善设施、帮致富项目、帮提升素质,送温暖、送政策、送技术、送信息、送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五帮五送”活动。
向18个经济相对薄弱村派驻18个帮扶工作组,工作组一驻四年,工作人员每年轮换,进行长期定点帮扶。三是深入开展“机关在职党员到居住地报到”活动。组织机关在职党员八小时之外在居住地亮身份,设立15个服务岗位,党员结合实际,至少认领1个岗位,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截至目前,已有3500余名党员到居住社区报到。四是深入开展党员干部“包街镇、包村庄、包社区、包企业、包项目”活动。区委抽调60名能力强、作风硬、基层经验丰富的党员干部,成立15个区级工作组和1个督查组,围绕转型升级、企业经营、项目投资,开展为期半年的帮扶工作。各街镇也成立相应工作组开展帮扶工作。截至目前,全区共抽调260多名党员干部,组建区、街镇两级帮扶工作组60个,共受理问题929个,已解决922个,问题解决率达99.2%。
四字工作法推进,深化一线服务。实行“望闻问切”四字工作法,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一是突出一个“望”字,在一线体察民情。开展入村看实情、入户看民情、入企看发展、入项目现场看进展的“四入四看”活动。3月7日,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领区有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轻车简从深入精武镇现场办公,针对正威、卓尔等项目问题逐一研究,与街镇同志一起理脉络,当场一一落实责任部门,明确办结时限。
各级领导干部上行下效,深入各自联系点蹲点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二是突出一个“闻”字,在一线倾听民声。深入劳动模范、老党员、群众家中进行家访,面对面听取各街镇委局、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主要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及部分“两代表一委员”和基层干部群众代表的意见建议,开通热线电话、电子邮箱,专门设置征求意见箱,畅通民意直通车。从3月初开始,区级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各自联系点开展“走访问政听民意,率先垂范解难题”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充分发表意见建议,切实找准“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三是突出一个“问”字,在一线了解民意。严格落实干部驻村入户制度,深入群众问生产生活困难、富民强村之计,各级领导干部下基层时间不得少于工作时间的三分之一,街镇机关干部下村时间不得少于工作时间的三分之二。四是突出一个“切”字,在一线解决民盼。积极开展六项专题教育,编印下发《西青区党的群众路线基本知识“百问”学习手册》30000册,举办专题教育讲座258场,征集优秀理论成果58篇;制定出台了《西青区党政机关公务员作风投诉机制》、《西青区整治婚丧喜庆大操大办有关规定》和《西青区支持经济薄弱村发展的政策意见》,推动实施“城乡手牵手、干群心连心”、“领导干部联系困难户”等品牌创建行动,受到了广大群众欢迎。
四项机制保障,确保服务长效化。一是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区委组织部作为牵头单位全面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实施,区纪检委、区发改委、区科委、区工业经委等单位作为责任单位,根据各自职责具体负责组织实施。二是健全督导考核机制。区委组织部牵头督导考核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开展情况,每季度召开工作例会,每半年进行专项检查推动,年底进行考核。12个区委教育实践活动督导组加强督导检查,对思想不重视、工作不得力、作风不扎实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限期整改。三是健全群众评议机制。群众评议原则上以服务对象为单位进行,参加评议的人员重点包括所帮扶的村居或企业的班子成员、党员、村民代表和困难户代表,确保评议客观公正。四是健全舆论引导机制。充分发挥区“两报两台一网”作用,对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进行大力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及时发现、培养、宣传一批先进典型,推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天津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简报第24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