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市国土房管局坚持以解决好中低收入群众住房问题为着力点,在全市范围广泛开展了“以完善政策体系、提高建管品质、提升服务质量为工作目标的住房保障规范化管理年”活动,努力实现建成一片房源、惠及一方百姓、促进一方和谐。
以惠民便民为着眼点,完善保障房政策机制。一是降低租房补贴准入门槛。自今年3月1日起,将廉租住房和经济租赁房租房补贴收入准入标准上调10%,分别由现行家庭人均月收入1160元、2200元调整为1260元、2400元,让更多中低收入群众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制定外来人员申请公租房政策,在大寺和双青两个新家园公租房项目启动面向外来人员的招租工作,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二是健全住房保障配套制度和操作程序。会同民政部门完善经济租赁房租房补贴年度申报程序,确保住房保障准入、监管、调整、退出等环节标准规范。三是完善住房保障管理系统。通过升级改造完善功能,实现公租房补贴发放应急处理、限价房收入准入条件调整、示范小城镇经适房网签、公租房合同续期、预缴租金划扣等网上办理,减少群众的办事时间。
以让群众放心为出发点,建设高质量保障房。一是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积极回应中低收入群众改善住房条件的迫切需求,圆满完成今年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6万套,竣工7.5万套的任务。二是科学布局,精心设计。统筹考虑区域、交通、教育、卫生等因素,与规划部门和区县政府联动,共同做好保障房项目选址,探索与商品房配建方式选择地块,优化小区配套和户型设计,从规划和设计源头上,为群众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居住环境提供保障。三是加强监管,确保工程质量。在局属房屋安全鉴定检测中心增设保障房工程质量监管部门,加强在建工程质量管理和日常巡查,与市建交委质监部门定期沟通,通报质量监管情况,督促开发建设单位对存在问题项目及时整改。四是着力解决项目配套不到位问题。以今年即将入住在建保障房项目为重点,与市建交委联动,组织各专业部门和开发建设单位倒排工期,确保小区周边道路通畅,水、电、气及道路照明等各项配套设施齐全;对已建成保障房项目存在的问题,推进整改落实力度,确保周边中小学、幼儿园、医院、菜市场、街道办事处等公建与住宅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
以让群众满意为落脚点,深化保障房管理服务。一是建立全市保障房管理机构。积极协调市和区县编制部门,在市内六区设立住房保障中心,在街道办事处增设保障房管理机构,构建市、区县、街镇三级住房保障管理体系,强化和规范保障性住房审核和社区物业管理。二是优化保障房小区管理服务。充分利用房管站管理和技术优势,组建公租房项目管理中心,积极参与保障房管理。制定社区管理、物业管理、车辆存放、环境治理标准,加强监督检查,确保保障房小区物业管理全覆盖、车辆存放有序、环境卫生良好、社会秩序井然。三是建设淮河道保障房示范区。制定市政配套、公建配套、绿化景观、环境秩序、公共交通、社区管理6个方面示范区建设标准;做好汾河南道5900平方米占路违章拆除,车水电等市政配套完善,12万平米界外地绿化,小区甬路、围墙整修工作,为全市保障房管理提供样板。为确保住房保障规范化管理年活动取得实效,近期市国土房管局主要负责同志带队3次深入保障房小区调研,由分管局领导任组长,住保办、物业处、房屋安全鉴定中心等部门组成的工作组,每天深入保障房小区或开发建设单位现场推动、解决问题,努力实现把我市保障性住房建成“全国最好”的工作目标。
(天津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简报第24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