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原标题:植根群众接地气服务三农促和谐——武清区种植中心把教育实践活动落实到田间地头)
武清区种植业发展服务中心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走基层、接地气、转作风,将群众思想植根于工作实际,把最贴心周到的服务送到田间地头,真正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实力,进一步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发展。
深化群众意识,服务百姓做到“不误时、不误事”。组织开展了“百人进千户”调研实践活动,从各科室、基层单位抽调100名干部职工,由班子成员带头成立调研小组,选定1项调研课题,确定1个基层联系点,走访不少于组员人数10倍以上的农户,沉到基层联系点、分管单位、重点工程一线和田间地头开展调研服务工作。针对当前春耕春播时节,进行精心组织安排,认真做到“四个及时”:一是及时做好种子、农药等农资的供给工作,确保物资充足,不误农时;二是及时开展春耕备耕的检查,督促生产计划的落实;三是及时对大田作物等经济作物的田间管理进行技术指导,动员群众做好浇水、施肥、除草、打药;四是及时深入各农资经营网点继续开展春季农资打假护农保春耕专项行动,确保春耕农业生产顺利进行。截至目前,已解决各类生产问题21个,推广增收项目4项。
推进结构调整,促使农业农民“增效率、增收益”。深入开展种植业结构调整,以重要节点建设推进种植业生产模式和市场化水平取得新突破。一是做好市场定位。通过广泛征求各层面意见,选择符合本地实际的经营模式,鼓励农业产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节点工程的高投入、高产出、高示范作用,带动提高全区农业整体竞争力。二是抓好宣传引导。深入田间地头为群众讲政策、算细账,引导调动广大农民参与结构调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加强指导推动。每月对10个以上镇街地块进展情况进行督导,针对新上报调整规划地块,及时进行现场核实,完善档案资料。加强对重点工程的监督指导,实现结构调整目标具体化、责任明确化、监督经常化。截至目前,共完成土地流转4万余亩,完成建设1.35万亩,正在开展建设1万余亩。包括南蔡村镇百花园、豆张庄镇智慧农业园区、大王古镇京滨垂钓园、河西务镇果蔬采摘园等一批节点建设稳步推进。
强化执法监管,确保群众吃上“放心粮、放心菜”。一是在全区重点乡镇、基地推行农作物标准化生产技术以及农事档案和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规范生产环节,实施“放心菜基地”建设工程,将13个放心菜基地核心区纳入网络平台监管。二是深入开展农资打假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工作,加大对认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整治,重点查处伪造、冒用、超范围使用“三品”标志等违法违规行为。三是积极开展农产品检验检测,以节假日农产品消费高峰等关键时期为重点,加大检测抽检力度。今年以来,已完成样品检测1000余个,合格率达99%。突出科技带动,促使农业科技“出人才、出技术”。充分整合技术资源,深入开展本土化、特色化农技推广工作,促使农业人才和农业科技“双进步”。一是与全国20多家涉农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技术合作关系,引进示范种植业新品种330个,推广主推品种21个,提高全区粮棉菜品种优质化率。二是抓好实用技术推广,举办测土配方施肥、病虫专业化防治、水肥一体化等实用技术培训6期,推进农业生产的节本增效。三是抓好农民培训,启动区内首批40名植物医生和60名基层农技人员以老带新培训工作,培训技术指导员100名和科技示范户300户,为种植业发展储备输送优秀实用人才。
(天津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简报第26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