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从事医务工作二十多年来,他始终秉承名利淡于水、事业重如山的价值观念,凭借多年积累的急、危、重症抢救治疗经验,在重症医学这个特殊的领域,勤于钻研、精益求精,擅于动脑、大胆创新,用细致周到的工作和真诚传递的爱心感动患者,一次次点亮几近熄灭的生命之灯。
2006年他考虑整个大港地区还没有一家医院设置治疗危重症患者的专业科室,为了本地区危重症患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在医院的支持下,带领科室人员克服资金、人员严重不足等困难,亲自参与设计、亲自审核把关,规划建立了大港地区目前规模最大、设备最齐全、功能最先进的综合性重症监护病房(ICU)。
“打铁还需自身硬。”为满足不同病人、不同病情对医疗工作的新要求、新挑战,他首先从自身做起,自加压力、主动学习,影响带动科室人员努力做到精通业务、苦练内功。在他看来,“病人得病已属不幸,得重病更是不幸。作为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义不容辞。”为此,他树立了“一定要给‘不幸’中的病人带来‘万幸’!”的理念,在为患者诊查时,总是细致入微、沉着冷静,思路清晰,力争为正确诊断找到合理的依据;在临床医疗中,总是推陈出新、大胆实践。通过多年的摸索,他带领的科室在呼吸衰竭、创伤、休克、重症感染、急性中毒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
作为“一室之长”,他充分履职尽责,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强化科室业务人员的岗位培训,前瞻性制定年度新技术、新业务实施方案,鼓励医生护士参加学术交流,有针对性地组织专题讲座及技能培训,促进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使患者满意度持续提高。近年来,他带领科室医护人员先后实施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术,连续血液净化治疗肾功能衰竭、心力衰竭等多项医疗新项目、新技术,先后填补大港地区医疗空白。
“时间就是生命、病情就是命令。”只要病情有变需要,无论刮风下雨、时间多晚,他也会亲临一线组织抢救,一直守候到病人病情稳定、脱离危险。即便是疲惫不堪,也坚持详细听交班、查病房,看资料、写病案,和医生们共同商讨进一步的抢救、治疗方案。很多人说,他挽救的不只是一条生命,而是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接诊时,即使遇到性格暴躁或是挑剔苛刻的患者,他也始终和风细雨、耐心细致,力所能及满足病患家属的合理要求。多年来,为避免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坚持给病人推荐廉价药物,尽可能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作为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他在急、危、重症救治过程中,尽职尽责,在平凡岗位中诠释生命的意义、让白衣战士在救死扶伤中彰显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