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于志刚,男,1963年3月16日出生,大学本科,农工民主党党员,副主任医师。自临床工作二十几年以来,他始终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创造性的工作方法,以做医生就要做好医生的这种信念,在工作岗位上栉风沐雨。在治疗病人、救死扶伤的道路上,二十几年以来遵纪守法,遵守院纪院规,拥护中国共产党,他以高尚无私的情怀,谱写了一曲曲生动的医患之歌。
一、全心全意、心系患者
从医二十几年以来,他及患者之所急,忧患者之所忧,想患者之所想,始终坚持“医者父母心”的原则,对待患者不分贫富、社会地位高低,始终把患者的生命放在第一位。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内科疾病,老年病占有想当的比例,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急、变化快,必须有内科的基本功,才能带领好本科室的团队。对待病人,既耐心细心又要爱心。正是由于他在临床工作上的努力,使病床使用率大大提高。受到病人及社会的承认与好评。2013年在科主任的带领下,内三科承接了天津市重点专科项目“脑病科”。
二、爱岗敬业、团结协作
从医多年以来,他自己一直保持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病人的需要高于一切的态度。2003年在天津总医院进修期间,正遇“非典”流行我国,天津地区流行也较为严重,几乎所有的进修大夫都返程回家,唯有于志刚医生还在天津总医院急诊科一线值诊,直到亲自接诊三例非典病人,被迫隔离。他就是这样爱岗敬业。2009年8月的一天,快下班时,值班大夫接诊一例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患者到病房后刚刚查完心电图,示V1-V6 ST段抬高,急查心肌三联阳性,考虑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塞,正在诊疗期间患者突然心脏骤停,当时于志刚医生正在骨科病房接受工伤治疗。当他闻听自己的病房有急救时,不顾自己骨折的伤痛,拄拐杖来到了内三科的病房参加抢救,在他的带领下患者经过心脏除颤,有效的心肺脑复苏后患者转危为安。
三、不断提高、拼搏进取
作为一名医生,只有通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多年来,他苦练过硬的基本功,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危重病以及疑难病患者都有深入的研究,近些年来经他带领抢救的急性心肌梗塞、急性脑出血、急性呼吸衰竭、急性心率衰竭、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肾功能衰竭、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等疾病几百例,抢救成功率达到95%以上。在科主任的带领下2011年引进了AM1000A神经功能重建系统,治疗中风、脑出血后遗症临床效果显著,填补了我市空白。2013年及2013年曾有2例颈髓肿瘤的患者,他们曾静到市级医院多次就诊,没有结果。经于志刚主任细致的查体,发现考虑为颈髓的肿瘤,并经核磁证实。2例患者经过手术治疗,都得到了痊愈。第二例患者刘红军,曾感激不尽的说:“于主任,我怎么感谢你”。他说:“不用感谢,这是我们应当做的本职工作”。此时刘红军眼泪夺眶而出。
近些年来于主任所诊治的病人大多都说“这才是人民的好医生”!
四、身残志坚、医德高尚
于志刚医生左下肢残疾,但他没有正常休息日。一年当中他没有星期天,每天坚持查房,病房的患者都知道这里有一个没有星期天的医生。近些年来,在夜间曾上百次参加抢救病人,受到病人及社会的信赖。肢体正常人做不到的工作,但他却做到了。多年以来,于志刚主任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同时,多次参加义诊及社会公益活动,对贫困的患者曾多次捐助他们的医药费,特别是外地打工人员。近十年以来,患者曾多次,赠送于志刚主任表扬信上百封,锦旗几十面。于志刚主任在患者的心目中家喻户晓,对每个接诊的患者都留下了电话,指导出院后的用药、随访。近些年来他曾撰写论文及综述数十篇,在科主任的带领下2012-2013年曾填补天津市医药卫生空白两项,2013年内三科承接天津市重点专科项目“脑病科”他以精湛的技术,为患者解除病痛。近六年以来被连续评为滨海新区汉沽中医院优秀先进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