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赵晓静,女,39岁,本科学历,主治医师,现任蓟县中医医院眼科主任。自2000年参加工作至今,她十几年来一直从事临床眼科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刻苦钻研,用自己的知识和技术救治了无数眼疾患者,给上万名患者带来了光明,点亮了人生之路。得到了患者的赞誉、同事的好评。由于工作成绩突出,2002年、2007年两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2008年被蓟县红十字会颁发“人道、博爱、奉献”荣誉证书;2011年被评为局级年度好医生;2012年被聘为蓟县医学会理事;2013年被聘为蓟县医疗专业质控组成员;2014年3月被评为2013年度文明优质服务标兵。
一、全心全意,热情为患者服务。作为一名眼科医师,赵晓静一直把解除患者疾苦、送患者光明作为自己的行医准则,急患者之所急、忧患者之所忧、想患者之所想,视病人如亲人,始终坚持“医者父母心”的原则,对待病人,无论富贵贫贱,都认认真真的检查、详详细细解说、兢兢业业的施诊。当遇到患者家属不理解时,她会不厌其烦地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当遇到情绪不稳定的病人时她会更加耐心、细心的询问病史、回答他们的疑问,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对于较为严重的患者,给予安慰、鼓励,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待年龄较大,腿脚不方便的,她会搀扶他们。这些年来,她一直本着“一切为了病人,为了一切病人,为了病人一切”的服务宗旨,受到患者和家属的好评。
二、敬业奉献,医者仁心。为了工作,为了病人,她经常加班、有很多的时候,会忙到深夜,在她的心里,没有节假日的概念,只要病人需要,随叫随到,自己的事情都放到一边,所以她经常会把年幼的孩子独自放在家里,一想起来,她的心里也在流泪,觉得很对不起孩子,可是一想起她的病人,她就会义无反顾的奔去医院,不管多苦多累,但看到病人一个个由痛苦之情转为灿烂笑容,听到病人和家属的一声谢谢,所有的烦恼和疲劳均化为乌有,心中不由产生职业的神圣和自豪感。在2003年时,她自己也患了一种不小的疾病,疾病本身也给她带来了很大的身心痛苦,可是当时科室缺少人手,亦正值中秋国庆节,所以她一直坚持上班,现在回想起来,她也会觉得有些委屈,可是转念一想,自己是个医生,病人和工作就是第一位的,付出必有回报,别人幸福,自己幸福,别人快乐,自己快乐,她不后悔。
记得有一位山里的急性泪囊炎老大妈,由于家境贫寒,病情一拖再拖,以至于来眼科就诊时,泪囊区高度肿胀,炎症波及同侧面部红肿,疼痛明显,当看到病人从兜里掏出的一把一元、五元钱时她的心里很酸,便不顾下夜班的劳累,给大妈做了切开引流,手术做的非常细致认真,术后大妈的疼痛就基本解除了,以后每日她无论下夜班、休假,都亲自来给大妈换药,这样坚持了一个多月,大妈的病恢复的很好,多次握着她的手说:闺女呀,我们老两口该怎么感谢你呀,多好啊,技术也高。听着大妈的一席话,她心里很是自豪又欣慰,暗下决心,继续努力。许多年来,这样的事情很多,眼科的病人以老年人居多,每当看到他们步履蹒跚,被病痛折磨的时候,她心里都会很难受,便由然而生一种怜悯的爱心和责任心。
三、医者仁术、不断学习。要想更好的为患者服务,还要有精湛的技术,扎实的基本功,良好的理论基础,为了这个目标,她虚心学习,闲暇时,从不闲聊浪费时间,都是在学习,不断地吸取新的知识,觉得知识的海洋无穷无尽,要善于汇聚每一颗颗小水滴,来不断的滋养她们自己,否则就会逐渐枯萎消亡。几年来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4篇,均发表在《国际眼科杂志》等核心期刊上。同时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完成的课题“针刺对青光眼患者24小时眼压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鉴定为科技成果,并获得中西医结合农村工作科技进步成果奖。
四、工作严谨,身先士卒,责任心强。从医多年来。赵晓静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态度。严格要求自己,从不懈怠,因为她觉得,一个人放纵很容易,再想提高就难上加难,一旦放纵了,就违背了作为一名医生的职业操守。在科室,她以身作则,不管多苦多累,她都冲在最前面。记得非典的时候,每科抽人去入户调查,在大家都不情愿去的时候,她不加思索的报名了。多年来自己的付出赢得了患者和同事的尊敬和赞誉,在科室,大家的团队意识也日益增强。她经常劝告大家,对待病人,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再善于学习,这样你就是一名合格的医生,不愧这一身白大衣,这也是一名医生应该做到的。通过她的努力,给患者创建了一个和谐、温馨的就医氛围,以至于在空前紧张的医患关系面前,没有发生过任何纠纷、事故。
医生是一个神圣的事业,作为一名眼科医生,她感到自豪。工作中她用自己的爱心、细心、耐心、热心、责任心和高超的医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无私奉献,用博爱和真诚为广大患者点亮心灵之窗,还清晰明亮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