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原标题:坚持严督实导强化分类施治——扎实推进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工作)
教育实践活动中,市委第五督导组把加强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督查工作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和紧迫任务,与静海县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组成4个调研工作组,集中10天时间,先后深入静海县17个乡镇、43个软弱涣散村,全面了解情况,深入分析问题,加大督查力度,推动整顿工作扎实有效进行。期间,共召开“两委”班子、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座谈会45个,访谈近200人次,发放问卷450份,收集意见建议近百条,对软弱涣散村存在的村干部队伍不稳定、党组织引领作用不强、经济发展比较滞后、社会矛盾和信访积案集中等问题认真研究、对症下药、分类施治,取得一定成效。
强组织增活力,让软村硬起来。坚持把配好干部、建强班子作为整顿工作的核心任务,发挥村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一是派干部,抓工作。从乡镇选派54名副职干部担任组长、副组长,组成43个整顿小组,驻村开展整顿。对党组织书记缺职的村,安排农村工作经验丰富、作风过硬的乡镇副职或科级党员干部担任党支部书记,重点抓好五件事,即摸清村情,找准问题根源;发现人才,培育书记人选;关注民生,解决急需问题;化解民怨,做好群众工作;突出重点,抓好教育实践活动。乡镇党委跟踪问效,对工作不力、情况不清的派驻干部,党委书记亲自谈话,指出问题,给予帮助。对村情切实复杂的,党委书记直接进村,与派驻干部一同开展工作,防止做成“夹生饭”。二是严管理,强组织。各乡镇党委书记与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书记、主任进行个别谈话,了解真实想法,提出具体要求。对村“两委”不团结的,重点帮助解决思想疙瘩,要求严格按程序开展工作;对工作不在状态的,重点指出存在的问题,要求认真履职;对服务意识差的,重点提示当好村干部关键是要为群众办实事,服务能力就是执政能力,促其转变作风,改进服务;对不胜任现职的,坚决进行调整,先后撤换村党支部书记3人,诫勉谈话村“两委”干部11人,村党员干部精神面貌明显改观。三是重培训,提认识。县委举办村党组织书记集中培训班,分两期将全县村党组织书记轮训一遍,重点就农村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严格执行村级组织制度等内容进行专题培训,促进村党组织书记深刻认识践行群众路线、提升服务水平的重要性,切实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各乡镇结合实际,采取集中辅导、座谈交流、观看视频、现场教学等方式,先后培训软弱涣散村“两委”干部500多人次。同时,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三个一”,即上一次党课、学一次党章、重温一次入党誓词活动,增强党员党性观念。
强帮扶增动力,让弱村强起来。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将解决民生急难问题与积蓄村庄发展后劲相结合,推动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提升服务功能。一是建阵地,搭建服务平台。县、乡镇财政每村安排专项资金5万元,加快村级综合服务站建设,力求达到“十有两配套”标准,即有统一的服务站标牌、有宣传橱窗和公开栏、有综合便民服务室、有党员教育活动室、有警务值班室等配套房间、有发布便民信息的电子屏、有空调暖气、有便民服务电话、有宣传标语、有一套标牌,运行管理制度配套、周边服务设施配套,让群众在家门口办好自己的事。目前,43个整顿村中,已有33个村综合服务站建成并投入使用,其他10个村正在建设中。二是办实事,回应群众关切。针对软弱涣散村环境卫生普遍较差的实际,将43个村全部纳入“清洁村庄”建设,大力实施四治一绿一管,即治理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坑塘环境、柴草堆放,村庄绿化美化,形成长效管护机制,开展整顿工作以来,清理生活垃圾860吨,治理坑塘28个,开工修建村内道路4万平米,解决供水、供电、有线电视等难题46个,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得到群众普遍认可。三是重长远,找准增收路子。把帮助软弱涣散村找到一条集体增实力、群众增收入的发展道路,作为整顿工作的重点任务,整顿工作组会同村“两委”班子一同认真分析村庄发展潜力,研究制定发展规划,寻找合适项目,着力提升村庄发展后劲。先后引进优质梨示范推广、中药材种植等项目9个,引进优势新品种5个,应用先进技术7项。同时健全帮扶机制。充分调动帮扶单位、区县、乡镇、村和驻村工作组“四个方面”积极性,实现由“输血”向“造血”转化。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等都市型现代农业。加强技术推广,提高农民种养殖能力和水平,促进农民增收。
强机制增压力,让乱村稳起来。软弱涣散村出现问题,大多因为村干部执行制度不严格、工作随意性大造成的,为此,把落实规范制度作为整顿工作长期见效的根本保证。一是严格议事决策机制。认真落实村级组织规范化运行机制,组织软弱涣散村“两委”班子进一步完善目标承诺制、村级事务“六步决策法”、村务财务公开等制度,县纪委、县委组织部采取随机调阅、现场查看等方式,狠抓执行落实,确保村里各项工作按程序组织实施。今年以来,43个整顿村累计召开村民代表会议90次,议事128项,决策事项119项。村务监督委员会和驻村监督员参与重大事项监督121次,有效化解矛盾,保证各项工作有序有力有效开展。二是严格作风建设机制。结合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制定出台《静海县村干部坐班值班制度》,明确村干部每天在综合服务站,轮流坐班值班,为群众提供便捷服务。进一步完善“五联户”工作制度,在村里,村干部按片联户,党员分组联户,每月至少走访群众一遍,公开联系电话,随时听取群众意见,为群众提供服务。三是严格督查落实机制。县委成立整顿工作领导小组,29名联系乡镇县级领导挂点包保43个整顿村,全程指导推动整顿工作。信访矛盾比较突出的重点村,县级领导直接包保联系,整合部门力量,从实从快解决。县委督导组、县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建立周研判、月督查制度,先后2次深入整顿村,指导推动、现场办公,加强明察暗访,工作落实到位。
(天津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简报第28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