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日前,一名16岁的走失小姑娘被送到了天津市救助站,站内工作人员随后发现小姑娘又聋又哑,根本无法沟通,可队长闫世威只凭借小姑娘在纸上写下的两个字,就帮助对方找到了家。他是怎么做到的呢?马上为您揭秘。
根据两个字“神探”找到家
小姑娘看起来只有十六七岁,又聋又哑,难以沟通。闫世威曾接触过不少聋哑人,会一些“土手语”,但他用手语询问小姑娘的名字和家乡时,小姑娘一句不答。几次沟通下来,小姑娘突然拿起了办公桌上的笔,在纸上写下“长垣”两个字。也就从这两个字找到了突破口,长垣是河南省的一个县,莫非小姑娘来自那里?可是县城那么大,从何找起呢?“其实最大的突破口不是知道了她可能来自长垣县,而是她会写字,这说明她上过学!”闫世威赶紧联系了长垣县的所有聋哑学校,将女孩的照片等信息传送过去,最终一家聋哑学校传来了好消息,女孩的确在他们学校就读过,她的家就在隔壁县。随后,在与女孩家属取得联系后得知,女孩家属也正在焦急寻找女孩,女孩之前与同乡外出打工,没想到半路走丢,幸好找回来,否则家属真不知如何是好。
27年帮助2000多人找到家
54岁的闫世威1987年开始在救助站工作,从业27年来,他累计帮2000多走失人员找到家,被亲切地称为“神探”。多年的工作积累,他能从长相、口音来判断对方的地域,他的办公桌上常年放着一本厚厚的地图,全国省、市、县、村的信息都有,大部分他已经能背下来,为的是更好地帮走失人员找家。“走失人员里有不少人有精神方面的问题,我现在一听就能判断对方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闫世威常说,其实帮助走失人员找家是一件很有意思的工作,具有挑战性,就像破解密码一样。帮无名氏找家是最难的,可再难肯定也有一个突破口,这个突破口就是密码,只要找到了密码在哪里,再把它解开,那么答案自然就会浮出水面。“比如聋哑小姑娘,她的密码就是她会写字。”
闫世威说,平均每天他至少要为3个人找家,可无论成功与否,他都不会气馁,会继续想尽办法破解“密码”,因为让走失人员与亲人团聚,就是他最大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