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90%连乘5次,结果是59%。
一项制度,如果每个人都只做到90%,貌似已经很不错了,可这项制度的最终执行结果很可能不及格!如果这是一项安全制度,那结果将很不安全。这是驻津央企——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对安全生产的数字化解读。
“追求零伤害、零事故、零污染”,渤海钻探将“安全生产”立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他们认为,一方面,“生命高于一切”是现代世界普遍认同的道德规范;另一方面,安全本身也是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试想,一个事故频出的企业谁愿意给它工程项目?谁又能甘心在那里工作呢?尤其对于专业的石油钻探公司来说,要想拓展市场领域,谋求可持续发展,安全是基础。
近几年,在伊拉克这个全球石油业竞争最激烈的市场,来自世界各地的150多家石油公司在此“竞技”,渤海钻探屡屡中标,市场份额稳步攀升,有时甚至把国际知名公司甩在了身后,凭的是什么?“在这样的市场想被认可,必须有过硬的本领!其中,安全生产就是我们的主要竞争力之一。工程交到我们手里,人家百分百放心。”渤海钻探分管国际业务的党委副书记潘仁杰告诉记者,“在复杂的环境下工作,我们首先要打好安全生产这个保卫战,不安全的产值一分也不能要。”
无论在广袤的平原、飞沙的大漠,还是辽阔的草原、战火纷飞的海湾,都能看到渤海钻探人执著的身影。这支实力雄厚的“集团军”每天都有上千支施工队、三万员工奋斗在野外一线,足迹遍布十多个国内油气田和印尼、委内瑞拉、伊拉克、伊朗等国际市场,作战阵地“点多、面广、战线长”,危险性强,经常与高含硫井、浅层气井、高风险井“不期而遇”,“海外兵团”有时还会赶上当地政局动荡治安恶化,稍有不慎就会陷入风险“陷阱”。公司安全环保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所属单位众多,施工队伍分散,人员流动强,必须探索一套适合本专业特点的安全管理模式。没有铁律不行。”
该公司远在新疆大漠施工的70157钻井队平台经理在一次巡检中发现一名员工在钻井平台险些跌倒,他二话不说立即组织队干部、大班、司钻开展安全隐患追溯。大家各自分析这一隐患可能存在的原因,当即加强制度规范,从设备巡查、设备维护和员工培训等多方面制定了预案和措施。还有一次,该队员工樊建乐在清理泵体卫生时,发现了一个头发丝大小、不足4厘米的裂纹,他一刻也不敢耽搁就向队干部做了汇报,队干部则毫不迟疑组织人员检查整修,一次大隐患就这样被干净利落地消灭于萌芽状态。正是这种分毫不放的理念,入脑入心的文化,让这个队年年安全生产无事故,成为当地250余支钻试修井队伍中唯一一支安全自主管理达标钻井队,员工们置身其中既安心又自豪。
特殊的工作环境,让渤海钻探的员工们深深意识到,“安全”就是人们平时养成的良好习惯,或许一个头盔、一条安全带、一个正确的操作方法,关键时刻就能保你的命!企业的各项安全管理规定,都是生产过程中血的教训和警示,是员工的“保命条款”。钻探企业必须制定各种详尽的“保命条款”,并将其内化到员工的“骨髓”里,提升为他的安全能力,员工在危急关头才能化险为夷。员工的安全有保障,才可能心无旁骛干好工作,整个大家庭也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