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原标题:市级部门单位狠抓作风建设十项专项整治——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按照《关于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和惠民服务专项行动以及健全落实作风建设制度规定的通知》要求,参与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行业指导和分类指导的48个市级部门单位发扬钉钉子精神,落实领导和工作措施,层层传导压力,全力抓好作风建设十项专项整治工作,与行业、区县和基层单位联动解决突出问题,真正做到前后呼应、互相促进,确保各项工作任务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一、坚决整治新建滥建楼堂馆所和领导干部超标占用办公用房,长期租用宾馆饭店办公问题,深入研究治理培训中心、疗养院等存在的不正之风问题。一是坚决整治领导干部超标占用办公用房。市机关事务管理局通过组织开展“回头看”、下发4个限期整改督导通知等方式,对存在人均总使用面积和各职级干部人均办公面积违规超标问题的相关单位,要求尽快按照中办、国办和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有关文件要求,持续用力推动整改落实。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清理整治办公用房面积为1.1万平米,其中16个区县清理整治约1万平米,全市113个党政机关及所属单位达到标准。二是整治长期租用宾馆饭店办公问题。市纪委、市机关事务管理局通过组织开展自查摸底、清退整改、逐级报告、监督检查等方式,开展专项整治。目前专项整治各项工作任务已全部完成,市文化执法大队、河北区北站地区管理办公室、市经济和信息化委直属稽查总队等5个单位长期租用宾馆、饭店、酒店用于办公的房间已全部清退,实现了“零租用”目标,租用宾馆、饭店、酒店用于办公行为得到有效治理。三是研究治理培训中心、疗养院等存在的不正之风问题。市发展改革委印发《天津市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风建设研究治理培训中心、疗养院等存在的不正之风问题的实施方案》,召开会议传达中央和市委有关文件精神。对中央关于严格禁止审批及安排资金用于具有住宿、餐饮功能的培训中心的相关政策进行宣传、培训,并提出专项整治工作要求。市纪委研究制定了《关于在全市开展培训中心腐败浪费问题专项清理整顿工作的实施方案》,并以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通过自查摸底、整改处理、检查验收坚决整治培训中心腐败浪费,通过改革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四是坚决整治新建滥建楼堂馆所。市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专项工作方案,召开会议传达中央和市委有关文件精神。各责任单位及各区县按照责任分工认真开展相关工作。
二、坚决整治讲排场、比阔气,违反规定配车,超标配备和违规购置更新公车和解决“车轮上的铺张”问题,积极稳妥推进公车制度改革。市纪委牵头进一步落实《关于进一步巩固公务用车专项治理成果的通知》要求,对13辆长期封存的公务用车进行了处置,其中河东区8辆违规车辆拍卖信息在《今晚报》进行刊登,拍卖工作已基本完成;北辰区5辆违规车辆在《今晚报》公示了拍卖公告,并进行网上公开拍卖,4辆已成交,1辆流拍,流拍车辆正进行二次拍卖。为推动公车制度改革,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召开市财政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等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参加的公车制度改革工作座谈会,研究公车改革初步思路。同时,加强对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上海、深圳等省市公车制度改革工作的跟踪调研。7月16日国家出台《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后,市发展改革委立即组织责任单位进行了学习,并积极开展相关工作。三、坚决整治各种名义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问题,在治理税费违规征缴、公路“三乱”和教育、医疗乱收费上取得突破。一是关于各种名义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问题。市纪委、市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完善收费目录,取消不合理收费,降低偏高收费标准,每年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4000余万元。出动检查人员14112人次,检查单位6656户次,查处价格违法案件38起,实施经济制裁7500余万元。受理价格举报及政策咨询6129件,办结6118件,其中涉及机动车存车收费等价格举报212件,退还多收价款580余万元。各区县、各部门、各单位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一把手负总责”原则,对管辖范围所有收费项目进行了梳理和自查,并逐级作出了“零违规、零报告”承诺。二是关于教育乱收费问题。市教委直接管理的事业单位(主要是教委直接拨款的事业单位)、天津大学、南开大学、中国民航大学、独立学院以及市教委业务主管的社会团体和基金会等158家单位经过清理整治,取消和规范收费项目44个,并作出了《零违规收费承诺书》。三是关于税费违规征缴问题。市财政局(市地税局)按月在天津财政地税政务网公布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标准,加强社会监督。印发《关于取消、停征和规范我市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意见》,明确了取消、停征和规范的收费项目。经过自查自纠,市地税局未发现存在税款违规征缴的情况。四是关于公路“三乱”问题。市市政公路局牵头全面组织开展好自查自纠工作,深入开展明察暗访和专项检查,畅通监督渠道,快速反应处理,取得了明显成效。2012年以前每年涉及公路“三乱”的投诉300起左右,2013年投诉下降到66起,今年截至目前仅收到4起投诉,且经过及时制止纠正未形成“三乱”事实。五是关于医疗乱收费问题。市卫生局针对前期暗访医疗机构反馈的收费方面问题以及百姓反映强烈的问题,对院前急救及救护车收费项目进行了调整,制定并公布执行了新价格标准。印发《关于规范输液泵等39项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的通知》,取消了39个医疗服务项目国产设备和进口设备收费标准的差别。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原则,考虑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与市物价局对实行药品零差率的医疗机构进行部分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初步拟定了全市二级以上医院价格调整方案,目前已对我市78家二级以上医院2012年和2013年的700多个医疗服务项进行统计、核查、汇总、分析。根据我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总体安排,对泰达心血管病医院进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四、坚决整治服务态度差,行政审批改革不到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问题,整治机关干部“庸懒散拖”问题,查处“吃拿卡要”行为。市纪委会同有关部门通过制定《基层站所和窗口单位执法和服务情况结构化调查评价表》,建立明察暗访机制、持续评价机制、定期通报机制、问题查纠机制,深入整治服务态度差的问题。对408家基层站所和窗口单位进行了检查,填写《结构化调查评价表》408份,收回群众调查问卷4048份,印发两期《通报》对12家总分较低和39家单项得分较低的单位点名道姓曝光,督促立即进行整改。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制定了《天津市行政许可管理办法》和《天津市行政许可事项目录(2014年版)》。市级行政许可事项再减少四分之一,这是在2005年1133项减少到2013年394项基础上,又减到295项,累计减少近四分之三,在四个直辖市中最少。对现行实施的54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一次性予以取消调整,在全国率先废止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按企业需求分类公布行政许可“权力清单”,企业群众办事涉及所有事项实现“一表清”。在全市行政审批系统集中6个月时间开展服务态度专项整治活动。目前,市行政许可服务中心43个单位共制定实施具体措施360余条,682名工作人员签订了“优质服务承诺书”;16个区县行政许可服务中心制定了工作方案,也签订了“优质服务承诺书”。
五、坚决整治“三公”经费开支过大,超预算或无预算安排支出,私设账外账、公款私用、随意乱花钱问题,继续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一是关于“三公”经费问题。市财政局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原则,实行“三公”经费预算单独审核、单独编制、单独批复,对“三公”经费和会议费等公务支出实行总量控制,超支超标一律不补。建立市级机关事业单位公务支出按月统计报告制度,内容涵盖“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差旅费、论坛会展费和办公用房购建修缮费等八项公务支出。扩大“三公”经费公开范围,将部门预算公开范围由目前的41个政府组成部门和直属机构扩大至61个单位。2014年,市级“三公”经费预算3.9亿元,比上年实际支出减少1亿元,下降21.2%。上半年市级“三公”经费下降23.2%,其中因公出国、公务接待、公车购置运维费分别下降35.6%、68.8%和14%。市级会议费支出同比下降68.7%。二是关于超预算或无预算安排支出问题。清理规范财政供养人员,对单位超编、内退、长休、挂职人员予以核减,对超编单位限期整改,逾期仍超编的核减正常经费,涉及人员5000人,核减预算4.3亿元。细化项目支出预算,年初项目预算批复率达到82.8%,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严格财政资金拨付流程,对未批复的项目资金,以及未按规定程序办理细化手续的项目资金,一律不予拨付。目前已止付1742笔资金,涉及资金3.1亿元。开展账户清理专项检查,累计清理财政专户、单位账户2871个。三是关于“小金库”问题。市纪委、市财政局通过强化责任、自查自纠、加强督查、重点核验等加强“小金库”专项治理。全市13149个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进行自查自纠和“零存在”承诺,共清理出“小金库”377个,涉及金额7951.3万元。通过资金上缴、账务调整等方式整改6870万元。
六、坚决整治文山会海、临时机构、检查评比泛滥,“一票否决”和问责过多问题,坚决整治调研方式程式化,不会做群众工作等问题。一是文山会海问题。在去年会议大幅压缩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全市性会议天数同比下降14.29%,人数同比下降12.39%。以市委、市政府及两办名义下发的文件数量同比下降1.14%,以市政府名义下发文件下降4.3%。各区县各部门文件数量同比下降21.2%。上报市委、市政府的简报同比下降11.5%。全市主要媒体播发会议和市领导同志出席会议活动的新闻报道同比下降7%。二是各种领导小组、临时机构。市委办公厅对市委领导同志担任组长的市级议事协调机构进行了梳理汇总,对清理范围内的57个议事机构进行了清理,其中撤销19个,合并6个为3个,共撤销22个。市政府办公厅将206个由市政府领导同志担任领导职务的市级议事协调机构进行了全面梳理,截至目前共减少136个、保留70个。参加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的15个区县清理212个议事协调机构。三是检查评比泛滥、“一票否决”过多等问题。我市评比达标表彰工作在2009年106项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的基础上一律不再新增,对今年有关单位报送的新增项目未予批准,不允许市(地)级以下党委、政府开展评比达标表彰活动。
七、坚决查处不作为、乱作为和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一是坚决纠正征地拆迁中损害群众利益行为。去年初至今,全市征收集体土地6901公顷,安置农业人口56838人,发放征地补偿费396970万元;累计征收房屋43万平方米、8000户,未发生损害群众利益问题。市国土房管局加大违法用地查处力度,对145个查证属实的问题进行了处理,对685亩违法用地行为及时制止和整改。2013年以来全市涉及拆迁、征地、住保等重点信访事项296个,目前已解决积案193个。二是坚决纠正医疗卫生方面损害群众利益问题。市卫生局下发《关于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行风案件查办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天津市卫生行业开展服务态度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开展“贯彻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树良好医德医风”专项教育活动等。自查清理了系统79家单位及处室政策外收费项目48项。逐级签订了《零违规收费承诺书》,承诺除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管理的服务性收费以外的所有收费项目一律取消。从5月至10月上旬,在全市卫生行业开展服务态度专项整治工作。通过近期组织的对全市81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患者满意度调查显示,综合满意度达到93.05%,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3.45%。三是坚决纠正教育事业中损害群众利益行为。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制定印发《关于开展纠正教育事业中损害群众利益行为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津教委〔2014〕27号),对职称评定、科研经费使用、研究生名额分配、教材教辅选用、基建工程、校办企业行为、插手招标采购行为等七类教育事业损害群众利益行为,逐类确定重点整治内容和措施。目前,各单位正在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工作,逐级签订《承诺书》,市委教育工委深入开展工作指导和专项督查。
八、坚决整治违反财经纪律、公款送礼、公款吃喝、奢侈浪费和“会所中的歪风”等问题,从严查处婚丧嫁娶借机敛财,接受会员卡、商业预付卡问题。一是关于“会所中的歪风”等问题。市纪委成立了全市清理“会所中的歪风”专门工作班子,对全市1570个公园等单位和场所,开展了三轮次拉网式排查,发现了带有会所性质接待场所12处,令其关停或转型,整改为面向大众服务的公共场所。对部分公园对外出租配套设施,经营餐饮娱乐项目等问题,要求租赁合同到期后,一律停止租约。296076名党员干部主动作出“不出入私人会所、不接受和持有私人会所会员卡”承诺。二是关于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市纪委突出整治违反财经纪律、公款送礼、公款吃喝,从严查处婚丧嫁娶、接受会员卡、商业预付卡等问题。1至6月份,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68个,处理78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37人,其中局级干部3人,对15起典型问题20人点名道姓通报曝光。
九、坚决整治超职数配备干部、超编制进人,编外聘用、借用人员问题,集中清理“吃空饷”。一是坚决整治超职数配备干部问题。制定《天津市贯彻落实<关于严禁超职数配备干部的通知>的实施方案》,在全市组织部长会议上作了部署。各单位按照部署开展了全面自查。组成联合检查组对217个市管单位逐一进行了复查。争取用两到三年基本完成超职数配备干部的消化任务。二是集中清理“吃空饷”,超编制进人,编外聘用、借用人员问题。印发《天津市深入开展机构和人员编制核查全面推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实施方案》,就工作实施进行动员部署。各单位和区县全面自查,目前已有1496个部门和单位完成自查,市编办正对各部门上报信息进行审核。市编办对区县环卫部门原则上不再新增事业编制人员提出要求。三是严格执行干部退休制度和工资管理制度,对违反相关规定的现象进行纠正。制定了严格干部退休制度和工资管理文件,从文件下发到现在共为224名到龄市管干部办理退休手续或免去党政领导职务,全市各单位对各级干部工作调动后未转移工资行政关系的情况进行了自查和清理,集中为157名市管干部和42名处级干部办理了工资行政关系转移手续。
十、坚决整治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土地招拍挂“暗箱操作”问题,清查领导干部从事营利性活动、兼职取酬,利用职权为亲属、子女招揽工程项目等谋取不正当利益问题。关于整治“暗箱操作”问题,市建委和各责任单位按照工作分工,积极推进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市建委组织开展自查,深入贯彻《市建设交通委关于调整施工招标评标办法的通知》和《市建设交通委关于印发天津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考核办法的通知》,完善区县有形市场建设,推进联动整改;市财政局对可能产生问题的风险点进行了梳理,逐项制定整改方案,进一步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加强评审专家的监督考核,规范专家评审行为;市国土房管局严格执行各项整改措施,坚决杜绝工业用地及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经营性用地在公开出让中可能出现的“暗箱操作”问题;市审计局积极开展相关审计工作。关于领导干部从事营利活动、兼职取酬、谋取不当利益问题,市纪委制定了《关于进一步集中清理领导干部违规兼职取酬问题的工作方案》,明确了清理的范围、清理的内容、清理的纪律等要求,以市委、市政府文件下发全市执行,为开展集中清理提供了政策依据。全市16个区县,89个市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及所属事业单位,54家市管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清理范围内的领导干部兼职(任职)情况开展了全面清理检查,41042名领导干部进行了登记报告,其中兼职4918人。目前摸清了底数,基本完成集中清理第一阶段“双向清理、摸清底数”的工作任务,为深入推进集中清理奠定了基础。
(天津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简报第3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