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原标题:转作风惠民生解难题——各部门联动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
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惠民服务专项行动的部署要求,以群众期盼为整改方向,以群众满意为检验标准,转作风、惠民生、解难题,着力解决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就业、看病、上学等难点、焦点问题,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积极促进就业增收,着力解决增收难、就业难问题。一是加大就业力度。市人力社保局牵头,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切实采取措施,着力解决增收难、就业难问题。截至6月底,全市新增就业24.7万人,完成全年计划的51.46%,同比增长0.37%。城镇登记失业率3.6%。1-6月份,市委、市政府确定的21条增收措施中,15项工作已基本完成,6项全年性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今年上半年我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725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3%。二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1-6月份组织近万家企业进校园招聘,提供岗位信息15万多个。建立就业见习基地1860家,累计4.7万名高校毕业生参加了就业见习。组织4万余人参加职业技能培训,70%取得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帮扶困难高校毕业生求职,并给予3000元的一次性求职补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32亿元,同比增长3.4倍。开展创业培训2.98万人,组织创业能力测评1.1万人。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着力解决就医难问题。一是加强硬件建设。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牵头,积极筹建15个大型医疗机构,规划新增床位近万余张,占同期总床位数20%以上。全市16个区县的18个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中心建设基本完成,参加培训医师4500余人,首批定向儿科专业方向60名本科生正在接受儿科专业培养。二是完善服务机制。全市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家庭责任医生与社区居民签约服务,农村地区重点做好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建立家庭责任医生团队2273个,与居民签订家庭责任医生服务协议57.8万份,开展上门服务10.5万人次。三是改进服务方式。向城乡社区老年人、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发放《天津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手册》85.9万册,为93.5万名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为高血压患者提供健康随访192.2万人次,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健康随访59.5万人次。
统筹优化教育资源,着力解决入托难、上学难问题。针对入园难问题,市委教育工委牵头,启动实施《天津市学前教育提升计划(2012年-2015年)》。通过完成区县学前教育资源空间布局规划、进一步扩大学前教育资源、鼓励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加快农村幼儿园建设、扶持“阳光乐园”发展和进一步规范办园行为等举措,进一步满足儿童入园需求。2010年以来新建改扩建公办园231所(2013年86所)、提升改造农村幼儿园661所,完成100所村办幼儿园基础设施改造。在环城四区和滨海新区设立30所接受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阳光乐园”。对1000余所民办学前教育机构进行分类规范管理。培训4600余名幼儿院院长和教师。新增近50000个学位。学前3年入学率95%。针对入学难问题,认真贯彻落实《天津市居住证持有人随迁子女在本市接受教育实施细则》(试行),2014年解决约20000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我市接受义务教育,在学籍、收费、奖励、问题活动等方面与本市子女享受同城待遇。制定《天津市中心城区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规划》,到2017年秋季中心城区所辖公办初中学校95%实行就近入学;试行学校联盟,45所优质初中划入学区片,形成45个学校联盟,实施优质校长、骨干教师柔性流动,实现教学设施、运动场地资源共享。为全市中小学新增教学仪器设备476种382万台(件、套),规范建设了1364个中小学藏书室和1554间阅览室,配送了881万册图书。启动“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优质教学校长培养工程”、“千名校级农村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全员培训”等工程,300余名“未来教育家”、1200余名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长、近400名优秀教学校长接受培训。普教系统2人首次入选“13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拥有在职特级教师368人。
(天津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简报第36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