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原标题:抓好五个结合强化整改实效——和平区南市街庆有西里社区党委切实把服务居民群众定位在“零公里”)
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和平区庆有西里社区在市、区、街三级领导的帮助指导下,坚持把居民群众受益满意作为整改落实的一把尺子,始终盯住居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制定16条整改措施,明确24项整改任务,采取“五结合”方式,扎实做好整改落实工作,切实把服务居民群众定位在“零公里”。
把整改落实与搭建平台结合起来,促进党员作风转变。践行区委“三包四促五提升”主题实践活动,搭建社区党员在楼门发挥作用的平台,把社区党员全部编入39个楼栋党支部,开展拥有一个服务岗位、奉献一份爱心、认领一个帮扶对子、办好一件实事、提出一项合理化建议等“五个一”创建活动,使党员服务进楼门、入家庭。搭建流动党员服务管理平台,推行“1+4”工作法,对社区隶属离退休党员做到“一卡四清”;对社区非隶属党员开展“一网四访”;对社区外来务工党员采取“一查访四就近”,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动态管理,促进不同类型党员亮明身份、参与活动、发挥作用。
把整改落实与治理隐患结合起来,促进平安社区建设。借助全区警防、民防、技防“三张网”,创新“社区党委领导、居委会扶持、业委会监督、物业公司服务”四位一体管理模式,为居民楼门安装防盗门,在小区内设置录像监控,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楼道堆物、高层电梯维修、占用消防通道等20余个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安全隐患问题,有效解决了大维基金使用、289户居民下水改造问题,切实增强居民群众安全感。
把整改落实与结对帮扶结合起来,促进和谐社区建设。对接区委党建工作“五级四网”,推行社区“大党委”属地化管理,广泛开展“三认”(认岗、认亲、认难题)、“四百”(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为主题的“六联共建”网格化服务,让到社区报到的党员干部每人都有发挥作用的岗位,形成了“一名党员一面旗”的示范效应。用好区委、区政府投入的30万元民生专项经费,解决居民困难90余件,建立慈善超市、便民早点、老年餐桌,推行社区“一刻钟”服务圈,为居民提供快节奏、便捷式服务。把整改落实与创特色品牌结合起来,促进美丽社区建设。以特色楼门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在社区文化团队中建立临时党支部,发挥党员的引领、指导、服务作用,有效激发居民群众参与美丽社区建设的积极性。目前,10支文化团队活跃在社区,“邻里节”、“书画展”、“消夏晚会”,拉近了党群距离、和睦了邻里关系,深受广大社区居民群众的欢迎。
把整改落实与建章立制结合起来,促进管理常态长效。搞好与市区委、街道制度规定的对接衔接,把上级要求、群众诉求和活动中总结的新鲜经验结合起来,不断健全完善社区工作制度机制,先后建立完善了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居民信访接待等4项制度,制定了流动人口服务工作规范、社区工作人员延时值班、错时上班、入户访查等5项制度,切实用制度管人管事管长远。
(天津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简报第37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