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原标题:教育实践活动中,我市有关部门紧密结合农村具体情况,扎实推进深化专项整治工作,着力解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问题,使农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市农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2014年促进农民增收政策措施》。上半年,转移农村劳动力达5万人以上,有1.7万人参加了农业职业技能培训,8700多人取得资格证书。加强对困难村产业帮扶,引进推广农业优势新品种、新技术640项,协调落实农民融资贷款5515万元。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农民合作社数量达到6010家,为30多万农户提供生产资料、技术培训和农产品储藏、加工、销售等多项服务。上半年,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8846元,同比增长11.7%。500个困难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297元,同比增长12.4%。制定出台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强村富民的8条扶持政策,推动指导全市3786个行政村制定了发展村集体经济“一村一策”工作方案,启动建设用于带动集体经济发展的15座“百村楼宇”。
改善农村困难群体生活。深入开展“万名党员联万户”活动,各级党员干部累计走访困难群体1.24万户次,帮扶钱物总共价值2086万元。开展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三留守”救助服务,在武清、宝坻、静海共安排4个村开展试点,目前,村级日间照料中心、呼叫系统等设施已全部投入运行。今年我市继续提高了农村最低生活、农村五保等社会保障标准,实施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通过发展核桃、设施蔬菜、林下种养等特色产业,今年再帮助远郊五区县3000个低收入农户,建立稳定的增收渠道。
解决学生午餐和校车安全问题。市教委联合市公安局等部门,连续多次召开会议、印发文件,对学生就餐和校车安全问题进行全方位治理。截至目前,市财政局和各区县落实改造资金1979万元,涉农区县共新建食堂19所,提升改造42所,为205所学校加装熥饭和保鲜冷藏设备,满足了“每名学生都能吃上热乎饭”的需求。针对解决校车安全问题,制定了《天津市校车安全管理细则》,进一步规范校车标牌申领和日常管理的工作流程及机制,做实做细校车安全管理工作。各区县交通管理和教育部门积极落实整改要求,强化车辆安全管理,深化宣传教育,完善警示设备,加强对校车行驶重点时段和路段的巡逻管控,严厉整治接送学生车辆超员、超速等交通违法行为,确保农村中小学生上下学便利安全。加快推进农村消费网络建设。市商务委会同有关部门,在开展调查摸底基础上,按照一村一个连锁化便利直营(加盟)店的目标要求,确定1403个空白村建设连锁化便利店,明确从2014年开始到2016年,力争用三年时间实现每个行政村都有一个连锁化便利直营(加盟)店,基本实现连锁经营全覆盖。制定了《天津市支持农村消费网络建设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与市农委共同安排补助资金3500万元,对村级便利店建设给予相应补助。制定了《天津市农村消费网络村级连锁便利直营(加盟)店建设标准》,优化购物环境,丰富经营品种,切实解决农村购物难问题。
切实维护农民权益。市农委牵头,抓好支农政策资金管理,制定《完善强农惠农资金监管长效机制的意见》,开展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专项检查。在全国农机购置补贴绩效评比中,我市被评为优秀等级。解决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问题,制定涉农“三乱”监测办法,建立了由10个涉农区县、30个乡镇、60个村级组织、300个农户、10个农民合作社和10个家庭农场组成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实时监测网,有效提升了预测预警能力。
(天津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简报第38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