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9月4日,市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召开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社区突出问题深化专项整治工作推动座谈会。会上,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市财政局等8个市级部门围绕集中整治和解决社区6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交流了前一阶段工作进展情况和下一步打算。现摘要编发如下。
市委组织部 围绕“解决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开展志愿服务落实不到位问题”,制定下发《关于机关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开展志愿服务的意见》,印制了《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单》,明确了报到方式、职责任务、服务平台和制度机制。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4.3万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市级机关党员报到率为96%,在职党员共认领15.3万个服务岗位和服务项目,组建6250支专业化的党员服务队,开展了4514项主题活动,壮大了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力量。围绕“解决社区基层组织不健全和工作经费、服务设施不足问题”,制定下发了《关于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着力解决社区基层组织不健全问题的通知》,明确各区县落实“一社区一支部(党总支、党委)”,对未建党组织的社区进行核查,逐个分析原因,研究制度措施,要求于9月13日前完成组建工作。会同市民政局研究起草了《关于建立健全“一个体系六个机制”切实加强街道社区基层基础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对社区建设经费及服务设施不足问题提出相应工作意见。
市民政局 围绕“解决社区养老、日间照料、助残助孤等服务问题”,将养老服务业纳入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制定三年发展规划,连续7年将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建设纳入20项民心工程。今年,新建改造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80个,社区食堂45个,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974个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站),其中服务中心569个、服务站405个,建成社区食堂309个,中心城区老年配餐服务社区覆盖率达98%。围绕“解决社区综合服务站建设不到位和缺乏代办服务问题”,采取市级资金引导、区级资金配比,实施社区办公服务设施三年达标工程,指导各区县采取改扩建、补建、置换、购买、租借等方式,完成141个老旧办公设施提升改造项目,设施达标率提升到35%。在18个新出让地块项目中将补建社区用房近1.4万平米,满足周边45个社区的需要。围绕“解决社区停车难和环境治理问题”,结合旧楼区提升改造,将94个小区内绿地规划改造成绿荫停车位,缓解了社区停车难的问题。发动社区居委会、志愿者、党员干部、楼栋长等社区骨干力量,开展清理“僵尸车”、美化社区环境、自觉维护社区停车秩序等活动。围绕“解决社区管理服务不到位问题”,全面推行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一站式”服务、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地方职业资格考核评价,开展职业能力素质培训,80%的45岁以下社区工作者取得了职业资格,提升了服务群众水平。
市卫计委 围绕“解决社区看病服务问题”,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措施,拓展服务广度深度,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加强技术培训和帮扶,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截至8月底,全市已建立家庭责任医生团队2273个,与居民签订家庭责任医生服务协议70.4万份。为97.7万名老年人进行了一次健康体检。完成社区卫生人员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各类培训20项、培训2260人次。组织市属三级医院100位临床科主任,深入区县开展帮扶培训60余场,参训基层医生超过3000人次。组织全市62家医疗卫生单位的411名专家组建成“健康教育专家讲师团”,开展“健康大讲堂”精品讲座6期、科普讲座60次。今年5月进行的第三方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我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知晓率达到92.30%,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满意度达到99.44%,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随访管理服务满意度分别达到95.74%和92.78%。
市工信委 围绕“解决社区信息化网络管理服务问题”,不断加强社区基础信息数据库完善,开展社区便民服务,优化社区物业管理,助推社区居家养老,方便社区预约挂号,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目前,累计采集200多万条楼宇信息、社区居民数据550万条,为社区管理提供了大量的基础数据。社区信息系统的用户已覆盖市、区(县)、街(乡)、居(村)四级社区管理部门,在全市1500多个城市(农村)社区得到应用,占全部社区的93.7%。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网络已实现全覆盖。全市5000名社区工作人员依托该系统开展日常工作,初步实现了社区管理数字化、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网络化。
市财政局 围绕“解决社区综合服务站建设资金不到位问题”,积极筹措资金,提升社区工作经费保障水平。从2013年起,城市社区办公经费标准从每年每户20元增至40元,市、区两级财政各负担50%。按照每年每户12元的标准,从市级福利彩票公益金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社区助老助残助困助孤等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自2013年至2015年,社区工作者薪酬月均分别增加700元、800元和900元,三年后达到全市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围绕“社区管理相关经费保障问题”,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大力推进社区日间照料购买服务和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达标。2008年以来,市区两级财政累计投入近10亿元,建设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569个,覆盖了全市98%的街乡镇。采取市级资金引导、区级资金配比的方式,实施社区办公服务设施三年达标工程,确保年达标率实现10%以上增长,力争用三年时间使市内六区社区办公服务设施达标率总体提升至70%。
市建委 围绕“解决社区综合服务站建设、社区基层服务设施建设问题”,编制了《保障性住房非经营性配套公建规划设计导则》和《保障性住房区内景观绿化导则》,形成6大类23项规范性图集,为全市社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明确了标准。对秋怡家园社区和周边9个居民社区的道路和管网进行了统筹规划,下力量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种植绿化面积10万平方米,新建了占地2.2万平方米的居住区公园。完成小区内部提升改造,对甬路、围墙、对讲门、休闲健身器材、环卫设施进行增补更新,改建增加近200个车位,区域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市国土房管局 围绕“解决社区物业管理等服务不到位问题”,制定了《天津市物业服务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对不诚信企业给予媒体曝光、限制承接管理项目、降低直至取消资质等6项处罚措施,目前已完成首批200家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加强对物业企业多重监管,规范企业行为,今年以来,已对86家不达标企业给予了资质降级处理,注销了93家企业资质,为39个小区重新选聘了物业企业,27个小区实行了自治管理。先后组织47期2083名街镇及居委会工作人员进行物业管理政策法规培训。商品住宅物业管理小区服务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33.7%,业主满意度达到80.4%。
市综合执法局 围绕“解决社区环境综合治理问题”,摸清治理底数、建立整治台账、突出治理重点、落实执法责任、明确整治时限、开展集中治理。集中治理占路摆卖,市内六区、环城四区组织执法行动850次,累计治理点位22000余处次。集中治理违法小广告,开展专项治理活动65次,出动执法人员45000人次,共治理违法小广告58000余处。集中治理露天烧烤、马路餐桌等违法占路经营行为,上半年共取缔社区内露天烧烤点1786个。集中治理违法建设,专项整治期间共拆除违法建设42868处。集中治理非法圈占、占路加工、毁绿、饲养家禽家畜的违法行为,共拆除圈占24103处,取缔占路加工2145处。
(天津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简报第38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