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天津北方网讯:位于渤海之滨,素有“京津走廊”美誉的天津市武清区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期,就已有先期人类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生息繁衍,创造了灿烂的人类文明。西汉时期,武清被称为泉州、雍奴。后经东汉、三国、晋、北朝、魏、周、齐、隋,直至唐朝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才由雍奴更名为武清。2000年6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武清撤县建区。
武清,有着上千年的文化底蕴,著名的京杭大运河就在它的怀抱中穿过。早在明清时期,作为漕运之冲的武清就已成为中国北方商贸、文化的枢纽,是历代帝王环顾、将相驻足之地,多处留有康熙、乾隆等皇帝以及历代文人骚客的诗词墨迹。被称为中国书法珍品的东汉雁门太守鲜于璜碑即出土于斯。1992年在杨村小世界建起“御碑园碑林”。有百余米长的碑廊,3座碑亭,共展藏历代碑刻40余件。同时,京、津两大北方重镇的文风,也深深影响着这里,蕴育了这里特殊的地缘文化。近代尤以多出书画名士为世人瞩目,有与刘奎龄等同被尊为天津四老之一,笔墨洒脱、工写兼能、成一代大家的肖心泉先生,有陈少梅先生的得意弟子张慎言先生,有近代溥心畲、王雪涛两位大师的嫡传弟子,至今在中国画坛活跃六十余年的女画家刘继瑛先生,书法上更有被称作引领中国当代书坛两面旗帜的刘炳森、孙伯翔先生,在书画方面,颇得传统文化精髓的王澎、赵伯光、孙征等在国内享有盛誉的书画家以及29位津京冀陕知名书画家乡友。
如今,豪迈的武清人正以特有的文化气质吸引着世人的目光。这里书画艺术已显现出明显的特色,在这里不仅聚集着大运河书画院、运河画院、书画沙龙、王庆坨书画社、慈芸书画社、老年书画研究会等20多个民间书画团体,还有一支稳定、活跃、艺术水平较高的骨干队伍。
别是成立于2001年10月的大运河书画院,其办院宗旨为团结大运河沿线之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五省暨北京、天津两市书画艺术家及热心支持中国书画艺术发展的有识之士和社会贤达,对书画艺术和理论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探讨、研究与交流,更好地继承、弘扬民族文化精华,丰富人民生活,为人类文明做出贡献。大运河书画院现有建筑面积6300平方米,具有现代风格的主楼内设有宽敞明亮、装饰一新的展览大厅(3个),另有仿明代四合院建筑、恬静幽雅、文房四宝齐全的名人工作室、创作室(56间),有600个座位、舒适整洁的会议室,有可容纳30-200人的品位别致的会议室、会客厅、教室(9个),为书画家们创造一展风采的工作空间。
大运河书画院由中国美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著名画家刘大为先生担任名誉院长。院长、常务副院长(法人代表)由刘炳森先生亲传弟子何俊田、贾玉山担任。书画院汇集了来自运河沿线七省市(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400名知名书画家。众多当代艺术大师如:刘大为(北京)、孔维克(山东)、祁海峰、雷金池(河北)章飚、方茂鸿(安徽)郭仲选、杨西湖(浙江)言恭达、徐惠泉(江苏)等都成为大运河书画院麾下的艺术顾问。
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盛誉的刘炳森先生,生前尽管身居高位,成就功名,却时刻不忘乡情,常以弘扬民族文化,普及书法艺术知识为己任,按月回到武清为书画爱好者讲课或点评作品。在他的影响下,当地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习字作画者越来越多,且在书画方面,颇得传统文化的精髓,人才辈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武清能写书法、作画的人才达3万人之多,书画骨干也在2千人以上。其中经常参加活动的骨干320人,各级书、美协会员500多人(国家、省市、地市)。据不完全统计,全区书、美协会员和骨干作者,多年来坚持创作各类作品1000余件,其中在省市以上展出、报刊发表500余件。在参加天津市历届“田野艺术节”中武清区书画作者均有上佳的表现,据不完全统计,有百余件作品获得大奖,有30余幅作品入围或获得国家级奖项。其中,何俊田、贾玉山的作品分别入选“全国第三届正书展”和“第四届楹联书法展”;王士生、王绍棠的国画作品分别入选全国美展并获奖;吴树俊、李宁、刘永吉、兰静、王宏志等50多名书画作者多次获得省市级大赛不同奖励。2005年,武清荣获天津市“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2008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书画)之乡”。
自文联成立大运河书画院以来,每年都要组织规模较大和有影响的书画艺术交流、培训活动。2001年8月,中国书画大师齐白石之子、著名书画家齐良迟先生及澳门书协主席连家生先生,先后来武清与书画作者一起交流、作画;2001年9月23日,以松本抱鹤为团长的日本国书道研究泉会一行26人,在刘炳森先生的陪同下来到大运河书画院进行了友好考察和访问。2004年6月,中国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张旭光专程来此为书法爱好者进行书法艺术指导讲座,促进了书画人才的培养、提高。
“大运河风情”七省市名家书画精品巡回展,是大运河书画院成立后推出的一项重大活动。以描绘运河两岸秀美风光,人文风情,讴歌勤劳智慧的两岸人民,歌颂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运河两岸发生的巨大变化为主要内容。征稿历时三个月,书画院书画家及七省市45位非书画院院士激情挥毫,共创作出200余幅作品,组委会从中遴选出180幅巡展作品。
巡回展首展开幕式于2002年4月1日在首都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隆重举行。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书画艺术家刘炳森,中国美术家协会党组书记、著名画家刘大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李铎、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馆长袁伟将军、北京市书、美协有关领导,在京、津著名书画艺术家、武清区委书记王树培及各界人士参加了开幕式。至5月19日,历时50天,行程6500公里,分别在廊坊市、天津市、济南市、南京市、苏州市、杭州市、合肥市8展区巡回展出。吸引观众6万人次,沿途发展大运河书画院理事、院士178名,全国包括香港在内的30多家报刊、电视台、电台先后报道了巡展盛况,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受到了沿线党政、书画界、新闻单位以及广大观众的高度评价。
2003年举办的“七省市书画名家走进武清”文企联谊活动,更进一步推动了武清书画艺术的开展。活动期间,刘炳森先生以及来自运河沿线七省市,担任大运河书画院艺术顾问、理事的书画名家与武清知名企业家50余人在一起,切磋技艺、联谊交流。由大运河书画院筹办的大运河书画艺术沙龙,于2003年8月30日成立。“大运河书画艺术沙龙”增进了武清与运河南北艺术交流,同时为大运河书画院理事、院士提供一个以文会友、切磋技艺、畅言交流的聚会场所,并在书画艺术走向市场的今天,搭建一个书画与社会联系的平台。2004年6月,美国华人艺术家协会会长、美籍画家蔡楚夫先生与丹麦籍华人画家樊大川先生专程从北京来到大运河书画院进行绘画交流、访问。期间,两位书画家积极要求加入书画院。如今,大运河书画院吸揽运河沿线七省市书画名家突破400位,在七省市及日、新、韩、美、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成为联络、团结运河沿线七省市书画家一个重要活动中心。也成为武清书画的品牌和名片。
大运河书画院还设有阵地报——《大运河书画》。该报是面向全国书画艺术团体进行艺术交流的书画艺术专业报,为季报,每季发行2000份,分别发行到全国108个省市级文联、书美协、书画院、画廊、文化相关单位以及大运河书画院368名顾问、理事和院士手中。书画报的开办旨在为书画院成员间交流、展示作品提供一块园地,也是书画院更广泛地同全国各地众多的书画团体交流、学习、借鉴起到桥梁与纽带作用。
目前,区政府已经制定出了书画艺术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具体措施:即根据现有的文化特点,围绕运河文化,按照“统筹规划、提高品位、打造品牌”的整体思路。建造一所现代化、多功能、高品位的独立大运河书画院,立足于将大运河书画院作为一个文化品牌,作为武清区一个文化亮点来进行建设,更使之成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书画)之乡”的一个亮点,成为联络、团结运河沿线七省市书画家一个重要活动中心。使武清成为具有较强文化影响力、辐射力、竞争力的区域性文化中心,以此把武清文化做好、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