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年来,累计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完成改扩建社区综合服务设施90余处,改扩建面积达3万余平方米。
各街道全部建成“一站式”为民服务大厅,建立区街居三级社区服务中心、站。
提升改造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完善15分钟卫生服务圈。
商业总面积近210万平方米,菜市场、社区商业网点遍布各社区。
社区全部配备电脑,推进社区服务管理信息化、便捷化。
本报讯(记者郝培杰)记者从区民政局刚刚获悉,在第二次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创建活动中,河西区在新型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成效显著,被国家民政部命名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同时,友谊路街、马场街被命名为示范街道,下瓦房街富裕广场、大营门街蚌埠道等6个社区被命名为示范社区。全国共有140个城区被命名为示范区。
近年来,河西区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开展第二次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创建活动,以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为引领,以建立新型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为目标,以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为动力,着力增强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有力地引领带动和谐社区建设整体水平提升。河西区把创建活动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部署,做到组织领导、政策规划、宣传引导、设施建设和经费保障等六到位。特别是在设施建设方面,河西区坚持“面向社会、完善功能、规范建设、形成网络”的工作思路,统筹规划,全面落实。近年来,累计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采取新建、改造、扩建、置换等方式完成改扩建社区综合服务设施90余处,改扩建面积达3万余平方米,各街道全部建成“一站式”为民服务大厅,建立了区街居三级社区服务中心、站;全区提升改造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区妇幼保健服务中心于2013年建成并投入使用,设置审批社会资本办医机构24家,卫生资源配置得到优化,15分钟卫生服务圈更加完善;全区商业总面积近210万平方米,菜市场、社区商业网点遍布各社区,基本满足了社区居民生活需求;河西区还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建设,为全区社区配备电脑、并组织开展信息化培训,充分利用社区管理信息系统,推进了社区服务管理信息化、便捷化。
与此同时,河西区坚持以人为本,把满足群众物质文化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做好社区的党建、服务、文化、环境、治安等工作,使和谐社区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其中,近两年来河西区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为契机,加强文明社区建设,全面落实《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三年规划》,摸索出一套由政府主导、名人带动、组织运作、社会多方参与的社区志愿服务构架。此外,河西区始终坚持与时俱进,推进理念、机制、服务和载体四个创新,使创建和谐社区工作在巩固中提高,在发展中得到了完善。全区坚持理念先行,以满足居民多元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开展建家、管家、当家、认家、爱家为内容的“五家”行动,努力建设人文宜居、温馨祥和、共建共享的社区家园,社区的凝聚力显著增强。今后,河西区将继续加强对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的跟踪指导和动态管理,真正发挥示范单位的典型引路、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新形势下和谐社区建设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