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软硬件齐抓共管
让城市环境越来越美
街巷整洁、天蓝水碧、空气清新……优美宜人的环境,不仅人人向往,更是城市文明的重要内涵。河西区一直把为居民群众打造宜居环境作为题中之义,以环境促风尚,以风尚塑环境。
“说到人民公园,我最有发言权了!”年过七旬的吴继舜大爷家住福建路社区,每天清晨都带领健身操队的伙伴儿们到人民公园健身锻炼。“现在公园环境越来越好,让来锻炼的居民可得济啦!”经过提升改造的人民公园重现了优雅的南派园林风貌,处处鸟语花香,满眼芳草绿树。
这是河西区打造良好市容环境的一个缩影。2014年,河西区新建提升改造公园4个,高标准建成城市绿道公园1.6公里河西示范段,人均公园绿地7.53平方米,完成曙光里市场、卫星里市场、珠江综合市场腾迁工作,绿化美化行动共提升改造大沽南路等重点道路13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四清一绿”专项行动初见成效。打造整洁、便利的公共空间,让群众过上更高质量的生活成为了现实。
感受着日新月异的市容环境,欣赏着环境提升的改造成效,人们对河西的赞美油然而生。刘大爷提起旧楼区改造赞不绝口。原来,刘大爷的儿子当时快结婚了,老人就想把友谊路街寿园里的老房子给小两口做婚房。由于是老旧小区,水管老化。这时正赶上河西区进行旧楼区提升改造,免费为他家更换了水管。
创建全国文明城区,说到底,是让百姓生活得更舒适。河西区着眼改善群众居住条件,2012和2013年旧楼区提升改造工程共完成672万平方米,128个旧楼区得到提升改造,约42万居民直接受益。2014年,河西区再接再厉,116个旧楼区、约8.5万户居民的居住、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环境育人,良好的居住和市容环境,改善着人们的生活条件,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打造更为和谐的人文环境。
在港云里社区,大树下、电线杆下、墙角处放置着多种样式的抽纸盒,盛放着报纸。“如果狗狗在小区内方便,主人可以从盒子里抽出废旧报纸,将其清理干净。”几位学生正在向居民宣传文明养犬。“社区是咱们共同的家,现在环境这么好,哪能放任宠物便溺呢?孩子们都在为保护环境出力,咱们大人也不能落后啊!”居民金文一边帮孩子们放纸盒,一边说。
如今,在河西,乱扔垃圾的少了,捡脏护绿的多了;贴小广告的少了,主动装点楼门的多了;随地吐痰的少了,爱护环境的多了;纵容宠物便溺的少了,自备收集盒的多了。在宜居舒适的环境中生活,人们热爱自己的家园,环境美了,心气儿顺了,文明出行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