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目的地 湖南郴州桂东
回家方式 火车+汽车
花费时间 两天半
过了长沙衡阳可以在座位上睡觉
2月13日11:50,刚参加完新闻采编人员考试的记者乘坐从天津站始发的T253次列车踏上归程,与媳妇一起去她的老家过年。
除了始发站上车和最开始几站上上下下人员较为饱和外,记者发现,大部分时间内,车厢内远没有想象中春运的“爆满”情况。
据乘务员介绍,之所以会这样,跟今年学生早放假不无关系,“学生们放假早,1月中旬就回家了,所以就不那么挤。”学生流的早早回家,给了探亲流一个相对平和的春运环境,尽管他不无调侃地提醒“过完年又会很挤”。
14日7:36到达长沙后,记者发现车厢里不少座位已经空了,完全可以横躺在座位上睡大觉,9:50到达衡阳时,几乎已经没有位置还能保持完整的“人员配置”。
为了回去过年站着也得走
跟记者同坐一块的是一名即将从北京化工大学毕业的小伙。来自郴州郊区的他今年22岁,即将大四毕业,目前正在北京一个航天机构实习。原本他应该从北京直接出发回郴州老家,但因为实习的原因,一开始不知道什么时候放假,等他知道的时候已经买不到票了。没办法,只好另辟蹊径。后来提前一个月买了从天津到郴州的车票。
与他相比,带着两个孩子、老婆和小姨子一起,在河南新乡做蔬菜生意的刘先生因为车票日期搞错险些没法回家过年。原本说好买13日高铁车票的他们,直到检票时才发现,自己买到的是2月15日的票。他一边埋怨媳妇,一边求助检票员。最后也只是改签了几张站票。
这位来自湖北荆门钟祥市的生意人此次去长沙媳妇娘家过年,扛了两个装满衣服的大袋,放在过道里非常显眼。因为是站票,他只能时不时地蹭座,“没有坐票,小孩太辛苦了,以后再也不买站票了。”
语言不通的尴尬 吃菜时瞬间化解
火车于14日中午到达郴州站。为了等一起过来的老妈和负责护送的表妹,我们在郴州等了一天。郴州市区的方言类似四川话,让来自老四川地区的记者没有一点违和感。与记者坐一起的那位郴州郊区的小伙子曾说,“四川话有调,郴州话没有调。”这之间到底有什么渊源,记者在当地也没问明白。郴州辖区下的县,则几乎各有各明白。
15日中午,接上老妈和表妹,我们坐汽车去桂东,12:05出发,下午4时左右到达县城,然后倒车去红军军规发源地——沙田镇,再坐车到家。老妈和表妹带很多家乡特产,米豆腐、霉豆腐、渣海椒、大头酸菜。
“跨省而来”的外来菜与当地菜一起摆放到桌子上,来自不同地方的老人们开始用各自的方言讲着客气话,如果没有年轻人当翻译,他们几乎听不懂对方说什么,但吃菜的时候,又似乎突然什么都能听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