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在北京、平遥,留下过他去听著名风光摄影家讲座的足迹;到香港、澳门、台湾,他与喜爱摄影的朋友们交流学习摄影知识;他不远万里到欧洲去美国拍摄不同的影像与风景。陈宝龙,爱摄影、研究摄影,他在努力拍出有内涵、有嚼头,画面有语言的作品,甚至拍出有立体感的三维作品,他在不断努力,用手中的镜头发现生活中的美。
经过10年的学习和历练,陈宝龙已经完成了由摄影爱好者到摄影家的华丽转身。令人感动的是,他患过胃癌,却能坦然面对生活,手拿相机,把自己融入自然,不仅从中获得了快乐和健康,还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沉浸于摄影的他与原主治医生相遇,医生惊讶地说,真没想到你现在这么好。有人问其秘诀,陈宝龙说:“只有一条,忘掉它,别当回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是摄影,给我带来快乐和健康。”
市老年人大学让陈宝龙与摄影结缘。52岁的陈宝龙做完胃切除手术后,走进老年人大学上了摄影班,至今整10年。回忆起学习摄影的经历,他总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他永远忘不了袁环老师。从2005年开始上课,与袁老师亦师亦友7年,学到很多知识。后来又遇到杨捷惠老师,尤其是师从天津市摄影家协会主席李瑞雨先生后,得到热情的指点,受益匪浅。因有名师指点,加之他的执着、悟性与实践,他的摄影水平有了质的飞跃,由一名摄影爱好者成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成为了中老年摄影圈中的佼佼者。
摄影使陈宝龙快乐而充实,摄影几乎成为生活的全部。他退休金不高,吃穿简单,但为了摄影,他买过13架照相机,现在手里还有3台单反相机。每年外出拍片,游遍全国各地名胜古迹,也到过土耳其、澳大利亚等几十个国家。
他拍的好照片越来越多,喜悦也更多。陈宝龙为拍一张市文化中心标志性建筑——大C的照片,经常到现场,期待好的天气,盼望彩霞的出现。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等到这一天。特定的环境,瞬间出现的天象,独特的视角,他迅速按下快门,那一刻,他知道自己已经抓住了那最美好的一瞬,这张名为《水上月》的照片,在2013年获得第十六届天津市摄影艺术展览佳作奖。对于陈宝龙,拍摄到一张理想的照片,不是为了获奖,而是享受那捕捉的过程。
为摄影爱好者服务是陈宝龙的乐事。他是老年大学摄影爱好者们的主心骨,大家有事愿意找他商量,他也愿意为大家服务。他每年多次带老年人大学摄影研究会会员外出采风,费心费力,已然忘记自己是个病人。采风是会员交流的好时机,在现场他会为会员讲评作品。他还千方百计为会员搭建互动和交流的平台,不辞辛苦寻求合作者,筹措资金,出会刊《摄影之友》;与摄苑网合作,建立老年人大学摄影研究会板块,研究会会员踊跃参与,成为学习交流的网络空间。他为摄影爱好者举办的讲座,走遍市内各区,热情地传播摄影知识。虽然每次讲座时长只有2小时,但他要查阅资料,收集需求、制作课件、精心准备一个月。尽管很辛苦,他觉得只要大家有收获,再累也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