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获得全国文明城区荣誉称号的河西区在创建过程中,采取了哪些措施?给群众带来了哪些实惠?记者日前来到河西区采访发现,从政务效能到城区环境,从民计民生到文明创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让老百姓的各项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有了社区食堂,我们老两口不用为吃饭发愁了!”因为子女不在身边,东海街九江里年届八旬的姚奶奶和老伴儿每天吃饭成了难题,社区食堂建成后,老两口不出家门就可以享受配送餐服务。河西区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区过程中,以“惠民工程”为切入点,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很多老人都感受到了这种便利。截至目前,该区先后投入资金约2000万元,建成62个标准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全区建成社区食堂9家,全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社区覆盖率达到100%。
河西区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4年,该区累计完成115个小区旧楼区居住功能综合提升改造,惠及居民8万余户;完成102个居住小区、385万平方米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绿化美化行动还新建提升改造2个公园和13条重点道路。通过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人们发现不但环境美了,老百姓的精气神儿也越来越足了。
打造和谐互助的人文环境,是河西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又一重要抓手。邻居节、互助节等品牌活动,让群众从“搭把手、捎带脚”中尝到志愿服务的甜头,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12.1万名志愿者、12个市级志愿服务基地、25个区级志愿服务基地、159个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志愿服务进社区”品牌项目,让志愿服务有了坚强依托。志愿者招募注册、培训、经费保障等一系列制度,则保证了常态化的志愿服务和居民天天见面。
河西区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区将以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为起点,继续按照“为民创建、创建惠民”的思路,不断创新、持续加力,着力实施文明创建“十大工程”,促进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和谐发展,使居民生活幸福指数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