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新学期开学,上海道小学·梧桐学校来了三位“新老师”和一位“新校长”。新老师并不是刚刚参加工作,而是从上海道小学流动来的骨干老师,分别担任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教学;新校长也是从上海道小学轮岗来的干部。他们的档案关系隶属不变,实现了校际间人力资源的均衡配置。
在中学,今年,实验中学市级骨干教师流动到梅江中学担任教学工作,北师大天津附中骨干教师流动到双水道中学……7所优质初中校分别派出骨干教师流动到各自的“一对一互助”校,在教育教学中均起到辐射、引领带动作用。这一柔性流动的做法在河西区已成为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一种常态。仅2014年一年,河西区就有165名教师参加流动。
河西区从2006年开始在小学中实行“教育发展联合学区”,即每个联合学区选取一所优质校作为中心校,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实现校际联动捆绑发展。此后,该区将联合学区经验向中学辐射,创新实施中学“一对一互助”机制,将7所优质示范校与7所普通中学结成对子,在学校管理、课程教学、教科研、师资等方面开展合作与交流。2014年,河西区根据布局调整需要,组建了上海道小学·梧桐学校,两校之间实行“总校统筹管理,分校相对独立,教育资源共享”学区内集团化办学管理模式。这一模式在以享受优质公平教育的学生和互学共促发展的教师为主体的基础上,实行学校品牌共享、课程资源共享,教师资源共享。
随着优质校和普通校之间教师流动的深入,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水平,今年上海道小学·梧桐学校的17名教师加入上海道小学名师工作室,纳入上海道小学教师整体培养计划中;水晶小学·名都学校的英语教师加入到水晶小学英语名师工作室,形成集团内优秀教师工作团队;梅江中学校级骨干教师流动到实验中学,实验中学专门成立流动教师指导团队,由特级教师、教学主任、学科主任担任指导教师,制定培养计划。此举使流动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受到家长、学生的肯定和好评。河西区中小学校干部教师的流动机制不断缩小着校际差距,形成了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为进一步缩小校际差距,继续深化教师流动工作,河西区将进一步修改完善干部教师流动的制度办法,着重解决由“学校人”变为“学区人”带来的教师管理、考核评价、激励引导、培训培养等新课题。同时,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实现学区内和集团间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网络环境建设。
“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是河西区教育工作始终秉承的理念;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河西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经过多年探索和发展,河西区中小学发展日趋均衡,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