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市和平区南营门街开展旧物换鲜花,文明祭奠先人活动。本报记者吴迪通讯员吴淑丽摄
南开大学举办清明共祭活动。
市第一殡仪馆文明祭奠区。
市殡仪服务总站举办骨灰撒海活动。
清明节将至,3月21日起天津市进入市民清明祭扫期。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推动“四清一绿”工程进展,促进美丽天津建设,天津市各级民政部门加大引导力度,开设文明祭奠区、市场清整等,大力推进以“文明祭扫、生态安葬”为主题的清明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今年,市民政局与天津广播电视台连续第11年联合举办“都市文明、集体共祭”活动,根据市民报名情况,市第一、第二殡仪馆增加了举办场次和循环场。3月28日、29日,两个殡仪馆共举办8场共祭活动,参加人员近800人。
市民清明祭扫主要是到殡仪馆、公墓,为了倡导祭扫新方式,市民政部门今年尝试将集体共祭活动推广到社区,并对各区县进行了部署。3月31日,在河西区尖山街瑞江花园社区居委会举办了由市民政局、天津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主办,尖山街协办的“都市文明、集体共祭”活动,50余名市民参与。针对特定群众,如外地务工人员、军人等,市民政部门组织区县开展共祭活动。3月30日,联合南开大学团委、天津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在南开大学礼堂首次为大学生举办清明共祭活动,约200余人参加。通过介绍清明习俗、现场发言、主题演讲、诗朗诵、为总理像献花等举办内容,使大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清明文化内涵,文明祭扫意识有了提高。
为了加大市民文明祭扫引导力度,市第一、第二殡仪馆分别设置了文明祭奠区,凡不烧纸、不放炮的市民可以免费使用,此举受到了市民的普遍欢迎,参与人数越来越多。市第一、第二殡仪馆还设置了天堂寄语、时空邮箱等文明祭扫设施。天津寝园积极与属地民政、公安等部门沟通,开展联合执法、劝阻,在院内禁止燃放鞭炮。天津憩园加大横幅等宣传面,并在园内进口两侧为市民提供免费存放车辆的场地,受到了市民的一致好评。
去年,为进一步推动骨灰撒海活动的开展,市财政局、市民政局联合出台了《天津市骨灰撒海基本服务实施办法》。根据“办法”规定,本市户籍的逝者骨灰进行海葬,经申请符合享受免费条件的由民政局唯一指定承办单位——天津市殡仪服务总站组织实施,免费将逝者骨灰撒入大海(每具骨灰可免费随行两名家属)。今年,市殡仪服务总站提前准备,加强与海事部门沟通,加强服务人员培训,进一步提高举办骨灰撒海活动的能力。3月21、22、28、29日共举办4场,抛撒骨灰200具,548人参加。
为加强源头治理,市民政部门组织各区县前期对殡葬用品市场开展宣传教育的基础上,于3月30日开始进行为期一周的集中统一清整。各区县民政部门联合工商、公安、综治等部门,对辖区农贸市场违规销售冥币等封建迷信用品行为进行了检查。市殡葬处监察队根据时间安排,到市内六区进行督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