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红桥区检察院自2012年以来始终将新闻宣传工作作为服务领导决策、服务检察工作的有力抓手和带动全院工作上水平的重要引擎,夯实基础,激发潜能,汇聚合力,围绕检察工作重点、亮点做文章。三年来,共在各类媒体刊发新闻稿件2200余篇,在各类媒体刊发量连续三年实现两位数增长,新闻稿件连续两年获得全市政法综治优秀新闻作品评选三等奖,逐步形成新闻宣传与检察业务互促互进的工作新格局。
一、搭建报送、展示、提高平台,夯实新闻宣传工作机制基础
稳定的通讯员队伍为检察宣传提供了鲜活的素材。从2012年开始,区检察院每年从各部门选拔学历素质高、责任意识强、文字功底扎实的骨干力量成立新闻通讯员队伍,形成以办公室为中心、以通讯员为主体的新闻报送网络。建立新闻报送绿色通道,加强对新闻工作的组织、推动和研讨,为新闻宣传工作提供稳定、鲜活的素材来源。自建立稳定的通讯员队伍以来,新闻报送总量翻了3倍。
畅通的内外发布通道为检察宣传提供了重要载体。对内建立新闻宣传常态发布平台和定期交流机制,编辑、发布在中央、省级纸质媒体和重要网络媒体上刊发的新闻稿件。定期召开交流会,分析新闻工作走势,为通讯员学习、交流,提高新闻宣传工作水平提供重要载体。对外,搭建区委、区政府两条新闻发布专线,形成良性的工作互动,充分宣传和展示检察工作亮点,提升检察工作在全区的影响力。几年来,区检察院的未检、预防、派驻检察室等多项工作均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得到各级领导、人大代表和群众的充分肯定。区检察院还荣获全区信息工作先进单位称号,一人荣获信息工作先进个人。
定期的分层分类培训为检察宣传奠定了快速提高的基础。据悉,区检察院相继开设了网络课堂,建立了阅览室,为开展新闻宣传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资料和有力的智力支持;办公室结合业务工作特点和存在问题,每月对通讯员进行集中培训,强化新闻敏感度;邀请市检察院新闻处有关领导和《检察日报》记者等为通讯员讲解写作知识、摄影技巧,提升全员素质能力。如在信息公开系统上线运行后,案管办的通讯员意识到信息公开系统的宣传和推广是当前的热点新闻,立即向办公室报送了向律师宣传该系统的照片,办公室及时抓住这一有利战机,第一时间报送到《检察日报》社,转天即见报,创造了该院新闻稿件在中央级报纸从报送到刊登的最短时间纪录。同时,办公室还抓住规范律师接待这一热点,结合案管办建立的“全市首个律师接待微信公众平台”这一亮点工作进行连续采写,一年内被《检察日报》进行三次报导,并登上头版位置。
二、健全考评、管理、评优机制,激发新闻宣传工作内在潜能
健全了新闻工作考评机制,实现评估全覆盖。2013年区检察院出台了《检察新闻宣传工作考评办法》,将新闻宣传工作纳入全院总体工作目标,与部门和个人评优相挂钩,确立考评时间、对象、内容、标准和奖惩五位一体的评估体系,按部门量化工作任务数和加分细则,实现新闻宣传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管理,从而多方调动新闻宣传工作的积极性。
健全了新闻工作通报机制,实现管理常态化。建立了“一表一会一分析”制度,即每月制作、公示一张“新闻工作情况统计表”,每月组织全体通讯员召开一次“新闻工作讲评会”,通报一份“新闻工作情况分析”,对新闻工作进行全面、详细的阶段性分析,发布当月新闻工作重点,确定目标任务,并采取出题目约稿、专题采写等方式,促进新闻热点高质高效成稿,切实把握好宣传工作的方向。如2013年该院公诉科推出的亮点工作-罪名解读卡制度,办公室多次深入公诉科进行专题研讨、采写,新闻稿件被《检察日报》、《天津政法报》等多家媒体刊登,并得到市检察院公诉处的高度重视,在全市公诉工作现场会上,向全市检察机关介绍和推行。
健全了新闻稿件评优机制,实现表彰透明化。每年经过各部门推荐、办公室评选、院党组下达表彰决定等严格程序评选出优秀新闻稿件10篇,年终召开新闻宣传工作表彰会集中对获奖作者予以表彰,进一步鼓励、调动通讯员参与新闻宣传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将优秀新闻稿件在内网检察宣传栏目和红检文化园地等处予以展览,在全院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性工作氛围。
三、促进一体化、系统化、多样化转变,汇聚新闻宣传工作内外合力
规范新闻稿件审批和舆情监测制度,变“单打独斗为一体化管理”。坚持各部门负责人-办公室主任-检察长三级审批制度,对新闻稿件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报送范围进行层层把关,凡是不宜报送或有疑点的新闻稿件一律退回,凡是有新意、有亮点的稿件组织相关部门认真编写并跟踪进度,确保新闻稿件快速、优质完成,及时发布,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一盘棋”格局。同时确定专职舆情监测员和兼职网评员,对新闻宣传工作的效果进行跟踪和监控,适时引导舆论方向。如在建立“以科包街”派驻检察室工作的报导中,从制度建立到工作的进展情况、群众反馈、工作效果等多方面进行跟踪报导,使派驻检察室工作迅速进入公众的视野,在今年区人代会期间,多位人大代表对此项工作给予好评。
健全内外沟通机制,变“零敲碎打为系统化工程”。对内,区检察院办公室主动走访各部门了解情况,与科室负责人、通讯员和具体办案人座谈,深入挖掘工作的结合点,在此基础上确定新闻报导专题,开展有针对性地调研,促进零散信息向综合稿件的转化。对外,加强与市检察院新闻处和区委、区政府宣传部门的沟通,及时掌握和捕捉工作的重点、信息的热点、关注的焦点,使新闻宣传工作更加贴近领导决策和群众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新闻宣传的重要作用。如2014年,在区委宣传部的推荐下,天津电视台的《天津新闻》对青少年法制套餐点即送活动和自编自导自演的“津味儿”廉政微电影《关系》进行了报道,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
拓展新闻宣传渠道,变“单一途径为多样化发展”。打破新闻宣传壁垒,用发展、包容的眼光创新工作,为检察工作构建“外向型”展示平台,努力促进内部信息向外部宣传的转化。如将某些内容贴近群众活动类、经验做法类信息编辑成“微新闻”,在“天津手机党报-红桥版”、“红桥案管-细致入微”律师接待微信、“花季双翼”关爱未成年人微博等平台发布,在自制的《红检预防》、《奋进中的派驻检察室》杂志上选登重要新闻稿件,通过“送法进社区”、“送法进企业”等活动向社会各界进行推广,既拓展宣传的通道,又丰富普法的载体,使检察工作更真切地走进民生,促进检务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