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年来,天津滨海新区紧抓作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区的契机,充分发挥人才资源优势,积极拓展服务内涵,强化夯实基层基础,推动创新社区治理,建立了参与广泛、管理有序的社区治理新体制,健全了覆盖城乡、服务全面的社区服务新体系,塑造了简洁高效、富有活力的社区发展新亮点。
夯实基层基础,落实“三个保障”。滨海新区民政局注重资金保障,提升待遇标准。将城市社区工作者待遇人均增加880元,每人每月比全市标准高约200元。公开招聘社区物业专职管理人员240名,1个居委会配备1名物管人员。新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社区工作者共有2286人,其中,获得国家级证书的677人,市级证书的1609人,基本实现社区工作者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举办社区居委会主任培训班,整理国家、天津市及滨海新区在社区建设、政权建设、换届选举等方面政策文件,编写印发了培训教材。开展农村社区课题研究,及时转化农村调研课题成果。起草《滨海新区关于建立提升改造旧楼区管理工作机制的意见》,明确了旧楼区提升改造后社区居委会自查、街镇日常检查、区民政局和区房管局联查的三级检查机制并完善了管理考核标准。
拓展服务内涵,突出“三个特色”。推进建设“美丽滨海·一号工程”清洁社区,将高标准创建60个美丽社区的任务列入新区2015年改善民生20件实事中。制定清洁社区建设自查方案,对社区环境治理、物业管理、居委会服务质量等开展检查评估。推进实施社区物业管理全覆盖。经摸底调查,全区共有社区245个,自然小区870个,其中旧楼区403个,由居民自治管理的有235个,确定了20个老旧小区物业管理试点,分别制定了管理服务模式和试点建设方案。加大服务群众联系社区工作力度。目前,各联系社区单位共投入资金约3400万元,开展文化活动770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630次,为社区居民提供就业岗位信息4000条,入户走访群众36000户,解决群众问题1300个。
创新社区治理,打造“三个亮点”。创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大力推广以“泰达模式”为代表的新区特色社区治理模式,申报中新天津生态城创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创新运行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管理系统,实现了村级组织经费管理资料的填报、审批、回复的无纸化闭环流程管理,完整收录了14个街镇、186个村的全部2927套村级组织人员档案,截至目前审批增减人数累计达133人。建设网格化民生服务管理平台,全力打造网格化民生服务管理平台。